浸润英雄的底色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优良 周扬捷责任编辑:吴昊
2015-08-16 02:03

在抗战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作者提供

提起常德,人们不难想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善卷辞帝,德播天下”的秀美德山,“茶禅源头、闯王归隐”的夹山古寺……其实,在这座号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的城市中,还流淌着抹不去的红色血脉。国运悬于一线之际,八千“虎贲”在此死战不退,寸土寸血将日寇挡在城前……常德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血与火,饱含着泪与歌。 

驻守在这片蕴藏红色富矿的革命沃土上,武警湖南总队常德支队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运用模式,浸润英雄底色,培育英雄队伍,将抗战文化积淀转化为官兵爱军精武的不竭动力。

“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历史的真相岂能遗忘!”在一篇《八千虎贲》读后感中,一中队指导员孙健的这句话让许多官兵热血沸腾。在这个支队,抗战历程是每个中队文化墙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常德——1943》《勇士之城》等剧作是局域网上点击率很高的热播影片,《八千男儿血》《虎贲》《国殇》等书籍是警营图书室中很受热捧的书籍。 

时代在变,但抗战的精神血脉从未间断。革命历史中的战斗基因,已经成为每个官兵敢打必胜的精神动力,内化为滋养血性斗志的养分。

“在刀光剑影的历史深处,有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支队政委应有平这样告诫官兵。执勤训练中,各种危险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汲取革命英雄一往无前的血性精神,就能迎难而上、逢敌亮剑。

每逢新兵下队、老兵复退、重大活动和节日战备,依托驻地红色资源开展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个好习惯,还要追溯到2013年秋季新训中的一次摸底调查,支队党委发现,“个性强过血性,脾气大过能力”日益成为新战士的普遍特点。

没有血性虎气,怎么执勤站岗?党委一班人清晰的认识到“90后”战士的短板所在。支队决定向抗战文化借力,点燃官兵的虎狼之气。在抗战历史遗迹的参观中,在《喋血孤城》电影的震撼中,在抗战英模故事的聆听中,在“唱响抗战”歌咏活动中,官兵们逐渐褪去娇骄二气,进一步弄懂了“血性”的含义,锤炼出一副钢筋铁骨。“训时肯流汗,战时敢流血”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从抗战文化中凝练英雄特质,将其转化为官兵学习践行的精神滋养,是支队推广抗战文化的目的所在。支队在烈士公墓、博物馆、碉堡群等单位建立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官兵从中体悟到英雄的真实含义,如今已经成为教育引导官兵爱岗敬业、刻苦奉献的生动课堂。 

赞英雄,学英雄,做英雄。支队将抗战文化转化成一片铸魂、建队、育人的丰厚沃土,激发血性虎气,树牢奉献精神,夯实扎根意识,引领官兵向先烈学习,朝英雄靠拢。在驻地常德,支队官兵被盛赞为“英雄的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