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基层就业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2月中旬,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进入面试资格复审阶段。2月14日一大早,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处资格复审点已经人头攒动,28岁的尹丽丽排在紧张等待的考生队伍中。
“2016年研究生毕业时,我报考了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进入基层工作。现在3年合同即将期满,我又报考了北京市的基层公务员岗位。”尹丽丽告诉记者。
2016年,为了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北京市选聘了800名应届毕业生到村任职。经过层层选拔,应届毕业生尹丽丽成为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根据政策,尹丽丽与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政府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眼下合同即将期满,尹丽丽再次面临着职业选择。经过慎重考虑,她报考了北京市朝阳区城管执法监督局的基层岗位。
对于为何选择去基层工作,尹丽丽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报考的岗位由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局统招,考生在录用后,会分配到各街道或乡镇,再根据基层人才空缺安排工作。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对我而言就是力所能及地做实事、做好事。”
随着公务员面试工作的启动,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也进入了春季招聘阶段。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2019届应届生求职形势整体好于去年。其中,中介服务、教育培训、外包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酒店餐饮行业成为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而从各大高校历年来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出现了新趋势:基层就业岗位,越来越受到应届毕业生的青睐。
“从我的就业经历可以看出,现在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畅通,如果想去基层工作,有许多途径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尹丽丽说。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834万人,再创新高。稳住就业大局,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以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2018年,288名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定向选调”进入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层公共部门工作。同年,北京大学有456名毕业生选择了定向选调生和人才专项引进项目,人数创历史新高……在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到广大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等基层岗位中。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一政策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组织委员张歆说,“大学生村官有知识、善学习、能吃苦、敢创新,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活力。”
乡村正成为投资创业热土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正月里的湖南省东安县,春寒料峭,细雨绵长。位于东安白牙市镇工业园内的永州瑞麟电业有限公司,18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近300名员工有的在流水线上严谨地操作机器,有的在装箱打包发单。
“正月初八厂里已复工,每天16条生产线同时开工生产,从14日开始陆续发订单。”与公司副总经理王庆祥一同穿梭在生产线上检查的正是公司总经理张湘屏,两人不时地交流着新春复工情况。
中等个头、衣着朴素、话语不多的张湘屏四十出头,是地地道道的东安人,也是台湾品威电子国际集团董事。20年前,不到20岁的他毅然选择利用县劳动部门提供的劳务输出机会,前往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工作,成为流水线上一名普通打工仔。从流水线工人、车间主管、销售主管到工程经理,张湘屏实现了华丽转身,顺利在广东安了家,成为电子行业小有名气的领军人物。
“离乡越久,乡愁越浓。20年后再回家乡心安人定。”对张湘屏而言,事业再有成就感,都不如家乡的归属感。一直默默关注家乡发展的他,得知东安大力招商引资、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后,萌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2017年新春,东安县委书记和县长借在东莞市举行东安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会的时机,力邀张湘屏返乡创业。经过实地考察和洽谈,2017年底,品威集团正式落户东安。
“园区配套虽比不上粤港澳,但优势是政务服务好、发展前景好。”张湘屏说,为助力企业尽快投产,县委、县政府从立项、环评、招工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企业赢得了时间、赢得了效益。连公司技术骨干子女的就学问题也积极地予以解决,给创业人才吃下“定心丸”。
自2018年2月投产以来,瑞麟电业日产高端电子数据线20万条,已发展成惠普、戴尔、联想等知名品牌企业的固定配套产品供应商,年产值达1.2亿元。目前,公司有稳定员工近300人,其中返乡务工人员和贫困户占比35%。
“工作环境好,多劳多得,还能就近照顾家里”,2019年春节返乡的文丙荣成功应聘为瑞麟电业的一名测试员。文丙荣介绍,和她同批的返乡务工人员有30多名在瑞麟电业工作,大家感觉工作环境不比广东差,都没有再离乡务工的打算。
“未来将逐步把集团在东莞等地的生产车间转移回来,计划3年内建成40条生产线,用工达到1000人以上。”谈到公司远景规划,张湘屏信心满满。他表示,将立足现有规模,继续做大做强家乡电子产业链,力争把电子车间开进东安村村户户,让更多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创业成为稳就业的“新引擎”。近年来,更多像张湘屏一样的创业者扎根农村发展。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其中农民工540万人,占70%;其他返乡下乡人员240万人,占30%。这些创业者中,54%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89%为多人联合创业,创办的实体82%都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和新产业新业态,广泛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下乡发展,充分说明农业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在乡村环境的变迁中,广大创业者发现,农村更美了、更有活力了。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一批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促进了城乡间资源要素合理的、良性的双向流动,助推着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