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改革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突破、对惯例的改变、对条条框框的打破。改革往往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创新很多“九死一生”。开创性探索性的实践,如同摸石过河,错误和失败如影随形,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改革或创新遭遇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爱迪生经过13个月7000多次的实验,才从6000多种材料中找到适合用作电灯灯丝的材料;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反反复复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测算,熬过了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才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屠呦呦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经历了190多次实验失败后,才成功提取青蒿素……
“不创新会死,但创新可能死得更快。”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的这句话可能有些调侃,但充分说明了创新的艰难不易和极大的风险挑战。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不敢轻易尝试改革创新,原因何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容错机制,没有形成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氛围。不少人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错”的认识误区,担心犯错失败会被追责问责,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
大凡创新氛围浓厚的地方,往往具有极大包容性。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几十年魅力不减,不断引领时代潮流和科技发展方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失败在那里不是被嘲笑,而是被谅解、被尊重。在硅谷,许多风险投资者都愿意跟那些失败过一两次的企业合作,他们认为有过失败教训的人下一次创业更容易成功。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要使错误小一些,这是可能的。但否认我们会有错误,那是不现实的,那就不是世界,不是地球,而是火星了。”处在改革创新浪潮中的开拓者,走的是前人没走过的路,是对未知的探索,是对已知的挑战,更加容易犯错误、“走麦城”。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在研究激光照排时说,最大的苦恼不是一道道科学难题,而是探索失败后人们的冷嘲热讽。这种怀疑和嘲讽,有时比技术难题、资金短缺等困难带来的压力更大。
若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不允许试错、不宽容失败,必将挫伤改革的积极性,削弱创新的原动力,容易造成“做多错多”的“洗碗效应”,导致消极无为现象的滋生蔓延,改革创新难以为继。
因此,对于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仅需要多一份包容之心和宽容之量,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法规上的保护。
可喜的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调动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指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这给敢担当敢作为、敢闯敢拼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
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办公厅前不久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军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并大胆使用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大胆使用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冲得上去的干部,大胆使用默默无闻打基础、干实事的干部。
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亦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当前,世界军事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的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告一段落,号称“第三场战役”的政策制度改革大幕徐徐开启……
面对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时代大考,迫切需要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枕戈待旦的危机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奋力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军之路。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强军兴军改革创新实践中,每前进一步都可能会遇到阻力和挑战,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甚至犯一些错误。而如果在改革和探索中出了一些差错就抓住不放,甚至无限上纲上线,就会束缚广大官兵的手脚,出现思想障碍,最终不利于改革强军的顺利开展。因此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势在必行。
当然,强调容错纠错,绝不是说要纵容低级错误,容忍严重错误,将“容错”异化为违纪的“挡箭牌”。关于合理界定“容错免责”的标准,习主席强调“三个区分开来”:即坚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因此,准确把握容错纠错的尺度,需要相关部门严明规则、立好规矩。根据“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只要不是政治性原则性错误,不是主观上故意而为之,各级组织和领导应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敢于为那些“李云龙式”敢想敢拼、敢闯敢试的官兵“兜底”,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
新时代呼唤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的“闯将”。徘徊不前者,没资格嘲笑创新试错者!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