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

来源:新华社责任编辑:康哲
2017-10-02 21:58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绿色屏障建设制度创新试验

1.健全空间规划体系和用途管制制度。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在六盘水市、三都县、雷山县等地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深入推进荔波、册亨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加快构建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2017年出台省级空间规划编制办法。研究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推动建立覆盖全省国土空间的监测系统,动态监测国土空间变化,2018年制定贵州省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办法。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和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建立健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执法监督、考核评价、监测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2017年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等工作,实行动态监测。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开展城市设计、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出台全省“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健全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管理机制,2017年研究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2.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2017年在赤水市、绥阳县、六盘水市钟山区、普定县、思南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制定贵州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实施方案,在不动产登记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登记体系。初步摸清试点地区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权属、位置、面积等信息,2020年全面建立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

3.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2017年制定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展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除中央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外,将分散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剥离,整合组建贵州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经贵州省政府授权,承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探索不同层级政府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贵州省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权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由贵州省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派出机构直接管理。选择遵义市、黔东南州作为试点,受贵州省政府委托承担所辖行政区域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分管理工作。县乡政府原则上不再承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4.健全山林保护制度。健全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机制,创新政府资金投入方式,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赋予社会投资人对治理成果的管理权、处置权、收益权,形成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管理长效机制。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省级公益林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联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力争到2020年实现省级公益林与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并轨。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复垦、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案合一”,切实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

5.完善大气环境保护制度。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燃煤火电、水泥、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为重点,建立黔中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2018年制定县级以上城市限制燃煤区和禁止燃煤区划定方案,尽快实现城区“无煤化”。建立更加严格的机动车环保联动监测机制。实行县(市、区)政府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发布制度和对大气环境质量未达标或严重下降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制度。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6.健全水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并聘请水利、环保专家、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为重点,落实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全面建立以县为单位第三方治理的新机制。完善地方水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地方性水污染排放标准。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到2020年完成市(州)、县(市、区、特区)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建立健全地下水开采利用管控制度,编制地面沉降区等区域地下水压采方案,到2020年对年用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户实现监控全覆盖。建立流域内县(市、区)、重点企业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水量水质综合调度机制。编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等公共渣场选址规划,强化渣场渗滤液污染防范。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面实行养殖证制度,规范发展渔业养殖。制定出台贵州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逐步在省域范围内推广覆盖八大流域、统一规范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开展西江跨地区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7.完善土壤环境保护制度。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对受污染地块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建立贵州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分类清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土壤污染治理及风险管控制度,健全土壤环境应急能力和预警体系。鼓励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政府出政策、社会出资金、企业出技术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市场机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