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国两会述评:奋进中国的法治保障

来源:新华社作者:杨维汉 罗沙 白阳 丁小溪责任编辑:康哲
2017-02-26 18:46

按下公平正义“快进键”,让人民群众在法治中国有更大获得感

世界最大的司法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在哪里?答案是:在中国。

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展示中国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2600多万件裁判文书,浏览量超过60亿人次,其中很大一部分浏览量来自海外。

网络化、信息化成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的“改革突破口”。

“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而唯有以公平正义为引领的改革,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有序。”

纠正冤假错案,彰显公平正义——

“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无罪!”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里,72岁的张焕枝流下热泪。21年的坚守,她终于在这一天为儿子聂树斌迎来了这个庄严宣判。

去年前10月,全国各级法院依法宣告808人无罪。陈满案、刘吉强案、钱仁风案……一批冤错案件得到纠正,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问题出在哪里,改革就指向哪里。司法机关从冤假错案中深刻吸取教训,强化源头治理,健全防范机制,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落实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坚决守住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

群众身边事儿,体验公平正义——

能异地办理身份证,免去来回奔波之苦,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便利。在北京工作十年的李燕杰深有感触:“以前我曾经丢过一次身份证,要先办一张临时身份证,然后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办完证件再返回北京,来回折腾3天。”

2016年7月,启动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目前全国已累计异地办证500多万张。

居住证制度让没有就业和居住所在地户口的人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从此他们可以与户籍人口同样享受公共福利;一批无户口人员摘掉了“黑户”的帽子,登记上户让他们获得了光明正大的权利;治理“奇葩证明”解决了证明“要不要开”“由谁开”“怎么开”等让群众头疼的难题……

司法执法保底线,守护好公平正义——

“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而不是案件层层报批。”这是司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司法责任制改革全面铺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等改革举措顺利推出。

司法机关员额制改革稳步落地,全国85%以上的法院、检察院完成法官、检察官入额遴选,优化人员结构,促进专业化,让案件审理的质量更高,裁判更加公正。

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提高司法效率;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保障律师权利也划定律师行为“红线”,改革促进公正执法司法,对法治的保障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针对执法不规范、群众有意见,公安部门连放“大招”,改革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倒逼民警规范执法,强化执法责任追究……一点一滴的努力,执法能力不断提升。

法治的进步,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也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