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力出大招

来源:新华社作者:董峻 韩洁 王立彬 高敬 胡璐 侯雪静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6-12-20 23:06

市场、要素和主体“全面激活”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社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都要围绕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展开。政府要合理引导各种资源向供给侧质量效益提升聚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改革任务。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程国强强调,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稳步建立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没有办法实现节本增效、降成本,也很难补短板。

自2014年起,我国分别在新疆和东北地区实施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为我国农产品价格政策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专家认为,这将为突破目前粮价改革面临的瓶颈与难点问题提供借鉴。

据记者了解,明年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的重点是:将“三权分置”试点省份扩大到28个,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等。

财政花在“三农”上的钱也要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会议提出,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专家分析,这意味着财政支农政策和资金投入方式将迎来更大力度改革,以更精准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议前夕,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释放出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的积极信号。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意味着一系列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需要完善。“2016年,我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推开,明确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加强耕地地力保护,促进适度规模经营。”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主任吴奇修介绍,在这一导向下,2016年中央财政共拨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1442亿元。

推进改革,关键要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尤其是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对此,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表示,将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给予贫困县更多的自主权,最终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促进“六次产业”融合发展

会议确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是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

所谓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被称作是“六次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以结构性改革入手,全面发力、全面施策。

李国祥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态、健康等要素的需求明显提升,这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需要,也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的重要渠道,无疑还将推动农业生产得到更好发展。

“这项改革不同于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既要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又要转变方式,优化运行;既要广泛调整生产力,又要变革生产关系,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

明年,以扶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为重点,有关部门将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发展农产品储运加工营销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让“双创”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记者董峻、韩洁、王立彬、高敬、胡璐、侯雪静)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