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发短信,车祸发生是正常驾驶的23倍
有人说,开车时玩手机就等于玩命!此言不假。福特汽车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中国驾驶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或拍照,36%的人有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AIG美亚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调查结果也表明,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
“分心驾驶会导致驾驶人反应滞后。正常驾驶时,驾驶人反应时间在0.3秒—1秒,使用手机时反应时间延迟3倍左右。而且行车间距延长,让道路通行效率降低,同时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使用手机键盘键入号码时,驾驶人对车辆的横向控制,包括车道位置变化及产生车道偏离的次数明显增加。”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赵玉娟这样说。
科学家们的模拟实验结果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开车打手机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很重要,则驾驶人的注意力会下降37%。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每一个偶然的背后,都有一个必然的原因。赵玉娟认为,分心驾驶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驾驶人安全意识不足,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认为接电话、看手机只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另外一个原因是处罚力度不够。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行为的,处罚20元至200元,记2分,较轻的处罚对许多驾驶人不足以形成震慑。同时,分心驾驶的动态性、及时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公安执法过程中证据难以收集,对违法驾驶人难以处理。
让分心驾驶远离人们的生活
面对形形色色的分心驾驶行为,有关专家建议,要针对其现象特征,强化驾驶人培训、考试和处罚,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细化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处罚,根据不同分心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严重程度,制定差异化的罚款和记分标准,严格处罚严重分心驾驶行为。
赵玉娟提出要加强分心驾驶预防、监测技术研发,改进车辆安全装置。如车载语音控制系统、定速巡航等,降低驾驶人分心驾驶的几率。注重分心驾驶被动矫正技术研究和应用,如疲劳检测、车道偏离预警等技术,确保分心驾驶行为发生后能够及时发现和矫正。在缉查布控系统中对分心驾驶行为的监管与查处方面,结合视频识别等技术,加强对使用手机等重点分心驾驶行为的取证工作。
赵玉娟表示,为使驾驶人能够了解其驾驶行为对于他人、自身的安全影响,减少诱发分心驾驶的因素,克服驾驶过程中分心驾驶行为,有关部门还要根据分心驾驶发生群体性特征,制订针对性宣传策略和内容:针对低龄驾驶人重点宣传使用手机的危害性,针对女性驾驶人重点宣传爱美不可影响驾驶。
“当然,更重要的是全面研究各类分心驾驶行为特征,制订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取证标准,为治理分心驾驶提供法律支撑。加大分心驾驶行为打击力度,通过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让分心驾驶远离人们的生活。”赵玉娟说。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