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抡:观察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全局眼光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戴美政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9-01 18:42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追击日军

6)战争中的主观指导因素,对战争胜败关系极大

战争中的主观指导因素,指人们指导战争的能力,包括军事理论思想、军事目标计划、战略战术原则、统帅才能、参战者精神状态及能力等。曾昭抡这方面的论述较为充分,常有精彩的见解。以军事战略而论,曾昭抡的分析理性特征明显,常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从华沙到柏林--苏联冬季攻势进行曲》分上、下两篇,详细评述1944年冬到1945年春苏军一系列战略进攻战役。他回顾1941年德军突然全线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时说:"一九四一年六月,德苏大战爆发,当时德方攻势,虽系自波罗的海迄黑海,沿千余英里前线,分南北中三路,同时施行猛攻,但其主要攻势,实系侧重中路,也即由华沙经过波兰东部,进攻白俄罗斯,企图通过此线,直取莫斯科。这一着当初是很成功的。后来发生顿挫,方转而多致力于南路攻势。中路战事对于德苏大战的决定性,德国人知道得最清楚。所以此路防务,布置得最为周全。"该篇围绕中路战事历史,认为1943年夏,德军在中路布置的"祖国防线"被苏军摧毁一事,是得益于苏军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周密。

对1944年9月至1945年2月苏军在东欧对德军实施"第九次突击"战略进攻战役,曾昭抡分析说:"自从去岁十月底以来,约计三个月光景,苏军统帅部用兵策略,侧重击破德军在匈牙利的防御,如此,一面威胁南斯拉夫境内残余德军的退路,一面可以沿多瑙河西上,进而威胁维也纳以及德国西部。最后一点,如能达到此目的,对于德国确是一种致命伤。"此役结果,苏军共歼德军50余个师,解放了东欧数国大部领土,不仅为苏军随后在维也纳方面的进攻创造了前提,也为下一步实施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提供了条件。曾昭抡在此役正进行和刚结束时写的述评如此切实、中肯,足见其军事眼光。

7)论及战争中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战争中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分别指战争运动、变化、发展的速度及发生的顺序和战争本身的伸张性、广延性及其自然地理环境。它是进行战争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影响制约战争活动的综合因素,对战争进程与军队作战能力影响极大。曾昭抡的多篇军事论述都论及这个问题。前面提到的《从华沙到柏林》一文,就从多种角度论述了波兰在苏德战争中异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他说:"柏林与莫斯科之间,最便捷的进军路线,是经过波兰大平原。这条路不但距离最近,而且自东至西,千余英里,几乎全是一坦平阳的平原地带。"因此,德国进攻苏联,必须先侵占波兰,占领通道;而苏联进攻德国,也需从波兰过境。对波兰的重要性,他还列举历史上两次坦能堡大战来说明。第一次即1410年,立陶宛人和波兰人在此击败条顿骑士,奠定了斯拉夫民族在东欧的地位;第二次即1914年,德国兴登堡元帅在此大败俄军,阻止了斯拉夫民族向西发展。两次坦能堡之役,一正一反,正好说明波兰平原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这类分析,通古晓今,借历史析现实,极有说服力,显示了作者丰富的军事历史知识和剖析战争因素的思维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