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交通50年:天路历史上的八个“路标”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军 许万虎责任编辑:康哲
2015-08-24 17:51

路标五:溜索退出历史舞台

千百年来,溜索是西藏偏远高山深谷地区人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天桥”,“艰险羊肠道,溜索独木桥”成为人们“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2009年,西藏投入2.2亿元启动“溜索改桥”工程,对昌都、林芝、日喀则和那曲4个地(市)84条溜索进行改造,经过4年建设,于2013年全部改造完工。如今,溜索在西藏已经成为历史,4万名受益农牧民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金桥”。

路标六:拉日铁路建成运营

作为青藏铁路的延伸线,全长251公里的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4年8月15日开通运营。拉日铁路通车,标志着现代铁路首次连接达赖和班禅驻锡地,彻底结束了西藏西南地区长期单一依赖公路交通的历史。拉日铁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日喀则观光,铁路开通1年来,累计发送旅客60余万人次。

根据国家规划,拉日铁路将北接青藏铁路,南连日喀则至聂拉木、日喀则至吉隆、日喀则至亚东口岸的铁路,通往尼泊尔和印度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也将会在此基础上形成。

路标七:公路里程超7万公里

1965年,全区公路总里程仅14000多公里。经过50年建设,目前已达到7.5万公里,逐步形成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通道”为骨架,东连四川、云南,西接新疆,北连青海,南通印度、尼泊尔,地市互通,县乡连接的公路交通网络。

随着公路不断延伸,乡村古道上驮畜的蹄痕、背夫拄杖的痕迹,已被柏油公路覆盖。公路沿线农牧民开始兴办运输和开家庭旅馆,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路标八:民用汽车超30万辆

60多年前,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十四世达赖喇嘛坐的轿车,也只能拆散了用骡马从印度驮到拉萨后组装。全西藏仅有的这辆汽车也仅即用于行驶在罗布林卡和布达拉宫之间约两公里的土路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群众消费能力增加。目前,人口只有300万左右的西藏,机动车保有量却已达30万辆,人均机动车保有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拉萨市机动车数量达15万余辆,其中80%都是私家车,平均不到6人就有一辆车。

尽管西藏交通发展迅速,但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制约,西藏仍然是全国交通运输网络的“短板”。为此,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加快完善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计划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突破11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7万公里、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里程超过1200公里,形成以拉萨为中心、覆盖6个地(市)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届时,天上西藏将不再遥远。

(新华社拉萨8月24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