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抗战胜利那一天

——六位抗战老兵回忆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的情景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刘航
2015-08-14 04:20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辛士红

1945年8月15日,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延安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当晚,延安各界群众举行了盛大的火炬庆祝游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高兴地来到游行队伍中间,游行的群众捧起大碗向他敬酒。彭德怀接过酒,深情地说:“我接受大家的酒,让我们一起为那些死难的抗日壮士和为中国独立自由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友人献上这碗酒吧!”他双手托碗,庄重地将酒洒在黄土地上。

“中国人在今天真可以抬头看人了!”《大公报》在8月16日的社论中写到:“我们畅饮胜利之酒,同时流下感激之泪……我们感激全国的英勇将士,以他们的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使国家在屡败屡战中获得最后胜利。”

英雄,是一个民族永远挺立的精神脊梁,是一个社会永不沉沦的精神高地。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左权、彭雪枫、杨靖宇、赵尚志、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等一个个有名和更多无名的抗日英雄,用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坚定了中华民族血战到底、光复旧物的决心,凝聚起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力量。

为什么追捕杨靖宇的伪通化警务厅厅长岸谷隆一郎自杀前写遗书说“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为什么张自忠阵亡后,其灵柩沿江送至重庆时,尽管日军战机飞临上空,防空警报长鸣,但全城百姓争相迎灵无人躲避?

对此,地质学家丁文江自信地预言:“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我们常说时代呼唤英雄,时代造就英雄。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群体,爱国主义是最大的“粘合剂”和“公约数”。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在一次反“扫荡”中,全连官兵82人全部壮烈牺牲。4连重建后,被命名为“刘老庄连”。陈毅撰文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国民党军98师583团3营,营长姚子青和官兵约定:谁也不许后退一步,谁也不许苟且偷生,让日本人看看咱中国人的骨气!全营战斗至最后一人,500余人壮烈殉国。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很多英雄的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他们的功勋却永世长存。

山川不改仗英雄。任何一个奋发图强的国家、任何一支励精图治的军队,无不以英雄之精神为精神、以英雄之追求为追求。在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在发布会上表示,专门安排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现在仍健在的抗战老兵、支前模范和英烈子女代表参阅,就是为了表达对抗战老兵和支前模范的敬重,对抗日英烈的敬仰。

“英雄不怕死亡,就怕遗忘。”记住英雄,就是记住民族的历史;守望英雄,就是守望国家的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