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王一鸣:中国经济积极因素正在生成

来源:新华社作者:赵超责任编辑:康哲
2015-08-06 18:02

中国经济积极因素正在生成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7%,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这样的中高速增长能否持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我国经济就能实现中高速增长,并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增速放缓符合规律,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取得进展

谈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时,王一鸣说:“从国际经验来看,这属于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之后的自然调整,符合典型追赶型经济体的发展规律。”

他特别强调,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表现在农业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工业比重从阶段性峰值逐步回落。内需结构继续优化,消费比重连续下降局面得到扭转,多年来投资、出口比重过高的情况明显缓解。

王一鸣分析认为,经济调整分化中传统力量继续下行的同时,新兴力量在逐步成长。从区域层面看,转型启动较早,产业结构更合理的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从行业层面看,重化工业调整幅度偏大,其他工业行业和服务业等运行相对平稳。从企业层面看,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产业链整合与重组步伐快、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重视研发和创新供给的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对未来预期偏向乐观。

保持7%左右中高速增长仍有诸多有利条件

“当前,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原有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也有所暴露,但我国仍然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王一鸣说。

他指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化基本实现,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各种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更趋合理,有这样微观基础的经济体也因此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冲击、抗风险能力。

王一鸣表示,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国经济增速比高速增长期已经降低了30%左右,如果通过改革创新有效释放发展潜力,中国经济不仅在当前,还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具备保持7%左右增长的潜力。

他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五方面有利条件。一是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工业化、城镇化尚未结束,地区发展差距巨大,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经济体,在新一轮全球经济调整中可以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中获取新的机会;二是新的需求热点加快孕育。一方面,消费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民生、环保、水利和城市改造等方面尚有不少投资空间;三是创新要素不断积累。通过创新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改善部门内和部门间要素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仍能保持平稳增长,并为有效的资本积累打开空间;四是产业升级空间广阔。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新材料、机器人、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并且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五是区域发展回旋大。中国地域广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增速的可能性比较大。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并不必然自动转入中高速稳定增长阶段,而是需要积极作为和妥善应对。

“当前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弱化,各种风险和矛盾交织,新的增长格局形成尚需时日,‘三期叠加’特征短期不会改变,各种力量分化重塑的特征比较突出。”王一鸣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运用长期性、全局性的视角,找准经济增速变化背后的主导性因素,以新常态这一大逻辑统揽全局,以深入推进“四个全面”为重点,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转型,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一是完善宏观管理框架,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要完善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二是通过改革释放潜力,形成增长新动力。坚持效率提升导向的供给侧改革,释放低效率部门的增长潜力。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四是重建和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地方干部积极性。需要重视地方干部中出现的“不会干”“不敢干”和“不想干”等问题,重建和完善激励机制,让真正想干和会干的干部脱颖而出。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用是否有利于提升质量效益、是否有利于让大多数人民得到真正实惠,作为衡量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准,清除传统发展方式赖以存在的体制条件,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真正落到实处。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