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
大国崛起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抓住了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社会治理全方位发力,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11%上升到15%,中国政府还提出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十三亿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换来的,但在怀有冷战思维的霸权国家眼中,这些成就却变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依据,成为遏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确立了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更是出现了美国“一股独大”的态势,其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多种手段联动,在全世界基本上没有美国办不成的事儿。这使得美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难以接受与其它国家“双赢”的结果。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只是其遏制中国发展组合拳中的一部分。
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和平发展的理念,不希望与任何国家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几个月来,也一直寻求通过谈判协商解决问题,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对手已经找上门来,中国也只能出手应对。
信心与定力
毛泽东在和柳亚子的一首七律中写道:“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习近平指出:“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伟人的气魄与胸怀。我们要看到,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连追随自己多年的伙伴欧盟和加拿大都没有放过,我们能指望它对中国青眼有加吗?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艰难险阻,因此,我们无需抱怨,只有直面挑战,从容应对。
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十三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会更加团结一致,众志成城。500亿也好,2000亿也罢,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也只是数字而已。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大,经济韧性强,举国体制具有强大的调节能力和持久的抗压能力,真的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中美贸易战是一场长期、艰巨、复杂的斗争,必须按照既定节奏,坚定信念,保持定力,才能跨越阻碍,战胜困难。
第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经济结构、投资和贸易环境,加强与欧盟、日韩、东盟和非洲的经贸合作,做大朋友圈,最大限度地对冲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和文化合作,拓宽中国发展的新空间。
第三,保持清醒头脑和谦虚心态,充分认识中国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高端制造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加大科技研发和教育投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的道路。
第四,保持战略定力,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还要着眼中美关系的大局,避免贸易战扩大升级,延展到其它领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满怀信心,面对挑战,中国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