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感受二战胜利72周年红场阅兵

来源:新华社作者:栾海责任编辑:杨红
2017-05-09 23:10

记者手记:感受二战胜利72周年红场阅兵

新华社记者栾海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受阅方队走过红场。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及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俄武装力量9日在莫斯科举行大规模阅兵式。虽每年举办,但细心观察,今年的阅兵式仍有不少细节值得玩味。

本次阅兵的分列式共有27个徒步方队完成,其成员由俄军部队的军官、士官、普通士兵、俄国防部下属苏沃洛夫陆军学校、纳希莫夫海军学校的学员以及其他武装部队的官兵组成。

阅兵分列式开始前,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乘车先后来到4个徒步方队前朗声说道:“你们好,同志们,向你们祝贺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官兵们山呼海啸般回应:“万岁,万岁,万岁!……”

苏联解体后,“同志”一词在俄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听到,但在俄罗斯军队中,“同志”仍是非常郑重的称呼。

检阅开始后,徒步方队由齐步转正步依次走过俄总统普京所在的主席台,变步时所有人齐声高喊“数字一,数字二,正步!”,随后齐刷刷地向右甩头,将脸向斜上方扬起,面带笑意地看着观礼台。

观礼台边,记者偶遇俄撑杆跳高名宿伊辛巴耶娃。当被问起对今年的阅兵式有何感想时,这位个性张扬的体坛名将却腼腆地像个小姑娘,她说:“我非常喜欢观看我们的胜利日阅兵,我为我的国家感到骄傲,这个胜利日我将和家人一起度过……”

晒装备,是这次阅兵的重头戏。虽然这次受阅车辆方队和武器装备的数量,比起2015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要少得多,但组织者为了突出某些武器的特点,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地面车辆方队共动用了100多件重型武器装备,其中包括首次进驻北极的“托尔”-M2DT型和“铠甲-SA”型车载短程防空导弹、“亚尔斯”车载洲际弹道导弹、山毛榉-M2型中程防空导弹、“阿玛塔”主战坦克、“库尔干人”重型步兵战车、“回旋镖”轮式中型装甲运兵车,火力和防护性更强的BMP-3型步兵战车和射程更远的“联盟”自行榴弹炮等。

在整个车辆方队受阅期间,“虎”式多用途四轮装甲越野车(简称“虎”车)承担了“护卫”新进场大型武器装备的任务,虽非首次亮相,但其可遥控操作的新式火控系统引人关注。

红场上总共出现了3组“虎”车,每组的车顶分别配备了7.62毫米口径轻机枪、12.7毫米口径重机枪和8枚“短号”反坦克导弹,这些武器旁边并没有射击手探身车外敬礼,组织方希望以此展示其火控系统的遥控特色,也算是用心良苦。

“铠甲-SA”型车载防空导弹是此次阅兵式上展示的新式武器。这款导弹的原型是将导弹和火炮合为一体的“铠甲”防空战车,在针对北极作战特点进行改造后,该武器舍弃了原先配置的两门速射防空炮,将短程防空导弹发射筒由12支增加到18支。

白色的“铠甲-SA”导弹刚刚驶过,紧跟而来的是两辆黑色的“铠甲”防空战车。战车上居中并排的两根防空速射炮管被两边最外侧的导弹发射筒所包围,新增的6个导弹发射装置显然提升了战车整体作战威力。

阅兵式的早上,天空云层较低,莫斯科的气温骤降到2摄氏度,一度还下起密集的雨夹雪,此前排练了多次的所有55架飞机和17架直升机均未能参加检阅。在确认这一消息后,身边的观众纷纷表达了遗憾。

“战斗机还怕云层低?”记者正感到疑惑,忽然想起数年前在莫斯科航展上的经历:一架战斗机在较低高度掠过观众席时,发动机喷口的噪音震耳欲聋,让人心肺乱颤。再看看当天相似的云层,心中倒也释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