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成果丰硕

来源:新华社作者:施洋 汤洁峰责任编辑:康哲
2016-04-07 21:53

四月的捷克春色盎然,绿意无边。捷克总统泽曼的乡间官邸拉尼庄园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带去的礼物——一株银杏树苗正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宛如这株树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得到双方悉心呵护,如今,双方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

政治互信增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日渐增进的政治互信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快速发展的基石。

2009年,塞尔维亚时任总统塔迪奇访华,塞尔维亚成为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波兰与捷克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不断提高的政治互信水平,得益于近年来日趋频繁的高层交往和日益密切的政府间合作。

从索契、北京到布拉格,两年来,习主席与泽曼总统已五度会面。今年3月,习主席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成为两国建交67年来到访捷克的首位中国国家主席。去年9月,泽曼总统、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曾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齐聚华沙,提出促进合作的12项举措,“16+1合作”从此诞生。双方合作迈入崭新时期。

去年11月,“16+1合作”的列车行驶到太湖畔。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苏州发表了首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

“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十七孔桥。‘16+1合作’平台亦从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承前启后的新时期。”《欧洲时报》如是评价。

“16+1合作”模式也得到中东欧国家的普遍赞赏。克罗地亚前议长莱科说,中国-中东欧国家在“16+1”框架下的合作是多边合作的典范。克罗地亚坚定支持“16+1合作”机制,并把这一机制视为克中关系中最重要支柱之一。

经贸联系密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近年来的投资合作和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用波兰学者诗丽娜的话来说,可谓“重新发现彼此”。

中东欧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紧邻经济发达的西欧地区,本身也是拥有上升潜力的欧洲新兴市场。近年来,中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着能源、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需求,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双方经济高度互补,产能合作已初见成效。

如今,一批批有着中国印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渐次走出白纸黑字的协议,纷纷落地。

在塞尔维亚,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已开工建设;在罗马尼亚,中罗两国合建的核电站项目前景可期;在黑山,由中国公司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进展顺利,这条公路被黑山总理久卡诺维奇称为该国“最重要项目”。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也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2014年,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已突破600亿美元大关。产自中东欧的农产品出现在中国家庭餐桌上,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也走进了千万户中东欧国家家庭。

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拓展加深。中国多家金融机构已在中东欧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作为在匈牙利的人民币清算行,2015年10月,中国银行在布达佩斯举行启动仪式,该行成为中东欧首家人民币清算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塞尔维亚语部专家布兰科·茹约维奇说:“中国带着‘16+1’机制来到中东欧,为该地区经济注入了动力,同时也促进了欧洲的稳定。”

文化交流丰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活动也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成果喜人。

2013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论坛”在华成功举办;2013年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政策对话,助推双方校际交流和青少年合作,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2015年,波罗的海三国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也成功举行。

中东欧地区首家由政府支持的中医中心已在捷克成立,而未来“16+1”公立医院合作网络也在积极筹备中;旅游方面,2014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机构和旅游企业联合会协调中心落户匈牙利布达佩斯,2015年中国-中东欧旅游合作促进年成功举办,双方旅游合作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