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际资讯>>推荐阅读>>正文

识别区往事:“山姆叔”和“北极熊”的防空识别

来源:《航空知识》作者:老虎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02-17 14:06

 

北极熊的“防空识别”

冷战时期,苏联没有划定防空识别区。这大概有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苏联在欧洲和亚洲“卫星国”有大量的空军基地,按照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言论,连这些国家的主权都是“有限的”,其领空基本就是苏联的“防空识别区”。而北冰洋上空如有目标,因无民航航线,可以肯定多为敌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意义也不大。让苏联操心的地区实际是亚太、东部白令海峡和勘察加方向。部署在有关地区的防空部队很多,如伯力的第11集团军,共青城的第8防空军,别洛戈尔斯克的第29防空师,海参崴的第23防空军,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第6防空师、第24防空师,楚科奇自治区的第25防空师等等。防空军作为独立军种是苏联在1958年成立的,下辖截击机、地空导弹和战略雷达部队。

这里要单独说说苏军的截击机。冷战时期,美国多次派出各种飞机打探苏联虚实,苏军发现基于空优战斗机改装的截击型号如米格-17/19PF等,在航程、雷达性能、速度、续航时间等方面很难满足实战需要,所以逐渐转向研制专门的截击机,苏霍伊、图波列夫和米高扬设计局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最杰出的自然是米高扬的米格-25以及它的后代米格-31。这些截击机已经是拦击对手的杀手级装备,适用于苏联极其辽阔的疆域。

苏联奉行的防空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攻势战略,这和美国设置防空识别区的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处,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国霸权。简单说就是,你那个识别区我想什么时候进就什么时候进,而我的领空你休想染指毫毛。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防空识别区北部几乎成了苏联空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公共走廊,日本航空自卫队为此疲于奔命。而对于试图进入苏联领空的任何目标,苏军则毫不留情地予以拦截,甚至击落。1983年9月1日,南朝鲜(当时尚未与我国建交,即韩国)大韩航空007号班机在库页岛西南公海被苏军航空兵第777团少校飞行员根纳季•奥斯博维奇(Genadi Osipovich)驾驶的苏-15截击机击落,机上269人全部丧生,酿成了空前的惨剧。值得一说的是,丧生者包括中国台湾籍23人,香港籍12人,合计死者位于南朝鲜和美国之后,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