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事实上,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划设了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从何而来?具有怎样的功效与特性?专家详解外国防空识别区———
强化防空预警 维护国家安全
■本报记者 吕德胜 罗朝文
防空识别区最早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
记者:近年来,防空识别区一词在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请问什么是防空识别区?其理论与实践又是从何而来?
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部长安鹏:目前,世界各国对防空识别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防空识别区是指濒海国家和地区基于海防空防安全需要,为防范可能面临的空中威胁,在面向海洋方向上空划定的特定空域,用于及时识别、监视、管制和处置进入这一空域的航空器,留出预警时间,保卫空防安全。
防空识别区并非“新生事物”,其诞生背景可追溯到1940年,当时为应对轴心国威胁,美国曾提出“沿海岸线建立对空监视网”的设想,随着战局发展,这一设想逐渐被搁置。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代表的军事强国大批列装高速喷气式战机,此举对各国传统防空体系构成巨大威胁。为扩大预警距离,增加反应时间,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率先划定防空识别区。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防空识别区。
记者:通过划设防空识别区维护国家安全,已成为许多国家普遍的做法,那么防空识别区在具体操作中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安鹏:防空识别区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设立防空识别区,可有效扩展防空预警范围。韩国防空识别区最远距其领空外缘390千米。美国防空识别区外缘距其大陆边缘达700余千米。
其二,设立防空识别区,可增大飞行活动的管控空间,提高空域管控的有效性。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家大多明确要求,进出或活动于防空识别区之内的飞机,不论任何国籍,需预先申报飞行计划,经批准后,方可按计划的时间、航线、空域和高度飞行。
第三,设立防空识别区,可以强化空中管控行动的规范性。以美国为例,美国空情处置由防空指挥机构、预警体系、防空和防天作战部队三部分负责。指挥机构接到空中威胁情报后,立即下达防空作战命令。防空和防天作战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投入作战。
总的来说,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空防安全,基本理念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国家行使自保权的需要,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防御手段。
防空识别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记者:防空识别区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提升各国的防空能力,从国际上看,各国防空识别区又存在怎样的共同特性?
空军军事法院院长邢洪波:作为一种预警概念,防空识别区制度具有国家性、单方性、稳定性、防御性、强制性五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行为的国家性。一般认为,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一种国家行为,具有鲜明的国家性。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是否划设、何时划设、怎样划设、如何管控等,都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实践中,有的国家是由民航管理部门宣布的,有的是由国防部门宣布的,但无论哪个部门,前提是必须得到国家的明确授权。
二是划设的单方性。国际法学界普遍认为,防空识别区制度与国际法是“相容”的,其划设并不违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个主权国家在不影响其他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权的前提下,有权单方决定划设防空识别区,无需事先征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因此,个别国家指责我单方划设防空识别区是毫无道理的。
三是效力的稳定性。防空识别区相对于空中限制区、空中危险区和临时空中禁区等具有相对稳定性。划设防空识别区一般是主权国家在对国际形势、安全需要和自身实力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后作出的战略决策。决策一经作出,非特殊情况,一般不会随意撤销。当然,防空识别区的具体规定也会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战略利益的发展等作出适当调整。
四是目的的防御性。防空识别区制度是现代空中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预警主要是对空中目标进行搜索、发现、监视、识别、跟踪等,提供空中警戒情报。从各国实践看,尽管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规定不尽相同,有的松一些,有的相对严一些,但具体无论如何操作,划设防空识别区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提早预警时间,扩大预警范围,防止领空受到侵犯。
五是一定的强制性。虽然防空识别区不同于领空,在防空识别区内一国并不享有完全的、排他的权利,但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他国航空器应按照划设国的有关规定报告身份、方位、飞行计划等情况,否则划设国可对其采取跟踪、监视,甚至驱离、拦截、迫降等措施。实践中,防空识别区制度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和遵守。
中国周边多国划设有防空识别区
记者:作为世界上最早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国家之一,美国防空识别区的情况怎样?
邢洪波:美国根据《联邦航空条例》,划设了4个防空识别区,即北美防空识别区、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关岛防空识别区和夏威夷防空识别区。北美防空识别区又细分为太平洋沿岸防空识别区、南部边界防空识别区、墨西哥湾沿岸防空识别区和大西洋沿岸防空识别区等4个分区。
美国防空识别区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的特点进行划定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不明飞机接近美国领空的概率,向需要重点监控的方向适当延伸。如北美防空识别区东、西两侧宽,南侧窄,其中与墨西哥湾陆地边界处最窄,而北侧与加拿大接壤处则未设防空识别区。阿拉斯加、关岛、夏威夷三个防空识别区均向俄罗斯、中国、朝鲜等所谓“特别关注”国家方向有所延伸。
记者: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周边国家高度关注,请问我国周边国家的防空识别区又是怎样的情况?
邢洪波:我国周边不少国家和地区划设有防空识别区,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日本、韩国和越南的情况。
日本根据其狭长的地理形状划设防空识别区。防空识别区距其海岸线最远达800千米,范围覆盖了其领空、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并向西覆盖了我钓鱼岛海空域。为便于目标识别和空域管制,日本又将防空识别区细分为北、中、西、西南四个防空识别分区,分别由北部航空方面队、中部航空方面队、西部航空方面队及西南航空混成团负责。
韩国防空识别区是朝鲜战争结束后划设的,由9个经纬度坐标连接构成。其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北、西、东北边界线距其领空较远,南、东南边界线距其领空距离较近。韩国的北部是朝鲜,西部是中国,东北部的独岛(日方称竹岛)是与日本的争议岛屿,这三个方向历来是韩国的防御重心。为此,韩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北、西、东北边界线距其领空都比较远,最远达390千米,最近50千米。韩国在确定防空识别区距领空的宽度时,考虑了现代作战飞机飞行速度快等因素,要求防空识别区应有利于地面和空中预警系统对飞行目标进行监控。从总体上看,韩国防空识别区的远端边界线距其领空的距离都比较远,能保证对不明空情的有效处置。
越南防空识别区的划设范围大体包括河内飞行情报区及胡志明市飞行情报区,涵盖了整个越南领空、北部湾西部海域及南海部分海域上空。越南防空识别区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对各类空中目标进行预警、识别和监控,为此,越空军将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各类目标分为四种:一是不能对其射击的飞行目标;二是可对其警告性射击的飞行目标;三是可击毁的飞行目标;四是可直接将其击毁的飞行目标,并要求各预警系统的部署尽量向外延伸,力争尽早发现并识别目标,为防空作战提供较多的预警时间。
防空识别区范围可视情调整
记者:刚才专家提到,各国防空识别区范围会视情进行调整,请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空军指挥学院“三战”教研室副主任侯蕾:在各国防空识别区的划设、使用和发展过程中,识别区的范围与反应对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当前本国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等因素不断调整。
以美国为例,美国当前划设了4个主要防空识别区,不过这几大区域并非同步划定的,而是一连串突发事件后的“亡羊补牢”之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应对苏联喷气式战机和远程轰炸机的威胁,美国空军于1950年设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控制设施,位于冷战对峙前沿的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就是在这一时期最先划定的。随着功能强大的远程预警雷达和先进预警机陆续入役,美军认为本土“天网”已做到 “疏而不漏”。让人没想到的是,1971年10月26日,一架古巴飞机在未被任何雷达探测到的情况下,成功深入美国境内,最终降落在新奥尔良一座机场上。该事件震惊了美国高层,迫于官方和公众的双重压力,美国空军在墨西哥湾上空设立了墨西哥湾沿岸防空识别区。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缉毒行动中,该识别区的雷达网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发现和引导拦截过多架贩毒飞机。
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也曾经历过多轮调整。1972年中日建交时,日本政府为向中方示好,曾将位于东海附近的防空识别线朝日本一侧后退了十几公里。但就在当年5月,日本却单方面将我国钓鱼岛纳入其冲绳列岛的防空识别区内。2010年6月,日本又把西南部与那国岛上空的防空识别区扩大至中国台湾东海岸一侧,与台湾地区的防空识别区发生重叠。日本西北防空识别区则“过分”到距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只是迫于苏联(后来是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威慑,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从不敢覆盖北方争议岛屿。而围绕独岛(日方称竹岛)的防空识别区划分问题,日本与韩国也一直“口水仗”不断。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
HTTP://txjs.chinamil.com.cn
图片说明:
图(1):斜线部分为美国的防空识别区,其已与加拿大的防空识别区连成一体。
图(2):日本划设的防空识别区范围远远大于其领空范围。
图(3):韩国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向北方延伸较远。
图(4):越南划设的防空识别区。
图片由柴立丹提供
相关链接
各国如何处置
外机进入识别区
■黄晋一 和 鹏
美国:近距离跟踪伴飞
冷战结束后,北美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监视对象为俄罗斯远程航空兵。2006年9月,2架图-95一度进入距美国领空20公里的防空识别区,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紧急派遣2架加拿大空军CF-18战斗机和4架美军F-15战斗机实施拦截。据报道,美军战机发现图-95后,立即采取近距离跟踪伴飞,最近时只有几米远,但双方并未进行无线电联络。伴飞一段时间后,图-95调头飞离,整个过程中并未实际进入美国或加拿大领空。2007年8月,自俄总统普京宣布恢复“全球战备巡航”后,俄军逐步增加了进入他国防空识别区的频度。
英国:克制应对俄机进入
2010年3月24日,俄罗斯两架能够携带核武器的图-160超音速轰炸机在英国外赫布里底群岛上空出现,英国皇家空军第111中队的两架“旋风”F-3战斗机紧急起飞,跟踪向北爱尔兰沿海飞行的俄罗斯轰炸机,随后俄罗斯轰炸机掉头向北飞出英国防空识别区。事实上,英国皇家空军从2009年开始至少发现过20多架次俄罗斯轰炸机的“入侵”事件,之所以采取克制态度,是因为冷战期间苏联空军曾在此区域活动了近半个世纪,但并没有一次对英国构成真正的威胁。鉴于这一原因,英国并没有对俄罗斯的轰炸机采取过激的措施,只是采取了伴飞的策略。
日本:曾经实施警告射击
1987年12月9日10时30分,日本海上自卫队雷达突然捕捉到4架不明国籍的大型飞机正向冲绳方向靠近。经进一步确认,证实是苏联的图-16轰炸机群。15分钟后,空中自卫队从冲绳那霸基地紧急起飞4架F-4EJ战斗机实施拦截。11时10分,3架图-16掉头飞离日本,剩余一架仍继续朝冲绳本岛靠近。于是,空中自卫队指挥部命F-4EJ实施“警告射击”。4分钟后,图-16进入冲绳领空,尾随的F-4EJ立即发射曳光弹,图-16遂改变航向,7分钟后离开日本领空。但10分钟后,这架图-16又“拐进”了冲绳以北的德之岛领空,F-4EJ随即实施第二次“警告射击”,该机这才掉头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