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
对于美国设立的“防空识别”标准,苏联基本是不感冒的。这种东西,对于充满救世情结的老大哥来说,充其量是给垂死的资本主义世界装上了一道破烂不堪的木栅栏门。一次又一次,北极熊的轰炸机屡次光顾山姆叔和盟友们的防空识别区,这种行为自图-95轰炸机问世后,变得愈发频繁。
图-95轰炸机,北约代号“熊”,作为图-4的后继机。苏联空军要求图波列夫设计局,新轰炸机不落地加油航程至少不低于8 000千米;至少能携载11吨的武器。1951年,新轰炸机开始研制,1954年第一架图-95原型机首飞,1956年首批飞机交付苏联轰炸机航空兵部队。为了平衡航程和载弹量的矛盾,图波列夫设计局给新飞机装上了4台NK-12型涡桨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功率近9 000千瓦。发动机夸张的8片反转桨叶成为判断“熊”的最显眼的标志。
事实证明,图-95的不加油最大航程达到了14 000千米,作战半径达到了6 000千米以上。起初,美国对图-95并不重视,估计其航程仅为12 500千米,这种错误的推断数据一直持续到1985年。而且,图-95的飞行速度比美国人的估计(时速600千米)大得多,飞到时速900千米轻而易举。除了早期型可以携带的核炸弹,图-95的改进型图-95MS还可以携带Kh-55亚声速巡航导弹,这种射程超过2 500千米的巡航导弹,可携带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这种导弹因性能与美国BGM-109“战斧”系列巡航导弹相似,曾被西方称为“战斧斯基”。因为发动机噪音太大,图-95起飞后甚至可以被西方世界的反潜声呐发现,因此能撑到美国或其盟国领空投炸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如果它在你的防空圈外发射导弹怎么办?
于是,面对造访的图-95,美国和盟友们的防空识别区内,经常演出一幕虎视眈眈的大戏。机身闪亮的图-95如同大力水手,气势汹汹地来了,各种负责监视它的西方战斗机像是小得多的铁皮玩具,伴随左右。
这之后,图波列夫设计局推出了图-22超声速轰炸机,其巅峰之作图-160战略轰炸机更是让西方高度紧张。但在对手防空识别区内,“熊”当仁不让地成为媒体上频频露面的头牌。据说,苏联飞行员和拦截者之间的善意互动颇为频繁。皇家空军一架“闪电”战斗机在拦截一架图-95时丢失了加油机的方位,飞行员用无线电也联系不上。正在这时,图-95的飞行员用无线电跟英国空军飞行员联系,通知了加油机的位置。最后,这名苏联飞行员用法语向英国同行告别:“英国电气的米格,一路顺风!”如果确有其事,这大概是那个剑拔弩张时代里的温情一幕。
苏联解体后,图-95境外定期巡逻值班中止。除了体制转型必然要带来的对外政策的调整,经费紧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赢得冷战后,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地缘空间,防止其东山再起。超级大国的往日荣光,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以及用民族主义转嫁国内矛盾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促使俄罗斯以强硬姿态维护现实利益。2007年8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恢复图-95停止15年之久的境外巡逻任务,飞行区域包括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黑海海域及北极地区上空。
同年8月17日:英国皇家空军第11中队和第3中队的EF2000“台风”F.2多功能战斗机,在北大西洋上空拦截了一架俄罗斯空军的图-95。同年9月2日:两架图-95完成了阿拉斯加、加拿大海岸和穿越北极的飞行。同年11月22日:一架隶属阿拉斯加第90战机中队F-22“猛禽”战斗机第一次拦截了两架图-95MS,这也是F-22战机第一次奉北美防空司令部之命执行拦截任务。
恢复图-95境外定期巡逻,是俄罗斯重新宣示大国地位的一种象征,和冷战时期那种全面对抗有性质上的不同。不知不觉间,“熊”还是那副“熊”样,身边的小伙伴却已经换了两三代。世界也早不是非敌即友、我好你坏的时代。
擦枪,不走火。冷战期间,东西方高强度的空中对峙持续了几十年。在双方都掌握着毁灭人类几次的核武器的前提下,任何一次空中入侵,都有可能演变成成一场波及全球的灾难。这是一场空前严酷的神经战,考验着双方的耐心和判断力。因此,防空识别区的建立,既是冷战的副产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双方因空中误判产生的冲突。以对抗的形式,降低了战争发生的可能性,这大概就是防空识别区的两面性,也颇有戏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