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一考定乾坤,火箭军某导弹旅训练考核有了新名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刘浏  彭永敖责任编辑:杨红
2017-08-08 03:01

刘晓军: 打仗急需的,我岂敢怠慢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通讯员 彭永敖

“刘晓军工作室”,走进火箭军某导弹旅测试大厅,一楼入口处6个大字一下映入眼帘。

刘晓军何许人?论职务,该旅技术室技术9级工程师,等级序列里的后生;论名气,旅专门为他成立工作室,是全旅官兵竖大拇指的技术大拿。

工作室成员、四营工程师伍华强介绍,虽说刘晓军到部队后一门心思扑在技术钻研上,作为主要课题负责人,牵头研发的某型训练模拟系统还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但真正冒出来,是在旅“联赛制”考核推行的这两年。

2015年初,旅某型数字化模拟训练系统立项研究,同时进行的,还有旅“联赛制”训练考核模式。令官兵叫苦不迭的是,尽管训练系统处在研发阶段,可考核还是依照现有训练阶段要求进行。有人质疑,这不等于缘木求鱼吗?

刘晓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十分理解旅党委的良苦用心:装备说来就来,旅担负的是上级确定的试点任务,训练只能往前赶,只有将考核当仗打逼着大家学。

那一年,刘晓军与同事们真正是在与时间赛跑,研发成果每推进一点,就让部队先掌握一步。让人惊叹,年底系统研发取得成功,部队考核也同步过关。

“打那以后,刘晓军创新的‘天性’被彻底释放。”旅长张鸿说。数字化训练系统的研制成功及其随后完成的指挥对抗训练系统、机动指挥系统,使得全流程战斗发射能够在地面装备上全部实现,解决了部队在进入发射“点火”阶段,只能“对口令”模拟操作的问题。

“打仗急需的,我岂敢怠慢”。不久,随着实战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原有系统又已经难以满足全要素合成训练需求,技术升级迫在眉睫。刘晓军又一次主动请缨,破解了关键难题。

“不是我有多能干,我算是被‘联赛制’考核这个仗‘打’出来的!”工作室成立不久,刘晓军立即投入到可视化装备阵地管理系统等项目的研发,如今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