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一考定乾坤,火箭军某导弹旅训练考核有了新名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卫东  刘浏  彭永敖责任编辑:杨红
2017-08-08 03:01

尺子量到每个人,每人心中有一把尺

屏幕上红色警报加速闪烁,对讲机密码通话越发急促。

“作为二级发射营长,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了!”去年6月,一次全流程战斗发射演练考核,二营营长李德先,险些折戟。

考核组依托指挥对抗训练系统,向二营接连导调两个特情后,数字化训练系统又出现一个“火上浇油”的真特情,逼着大家使出浑身解数。

“考核这把尺子的刻度越细,我们的压力就越大,战斗力水平检验就越真实。”李德先坦言,发射营作为火箭军最基本的战斗发射单元,以营长为首的核心团队成员是“联赛制”训练考核的重中之重,如今考核手段的信息化,又加剧了实战化考核的这种“残酷性”。

“尺子量到每个人,每人心中有一把尺。”一连连长粟刚说,在量与被量之间,每个号位、每个号手随时都面临着实战化检验,这种考核层层传导带来的紧迫感,是前所未有的。

发射车指挥长陈棉棚、驾驶员周德祥,是一对有20多年兵龄的老搭档,达到“联赛制”训练考核规定的战标,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们生怕考核中拖团队的后腿,在训练中相互配合自我加压,连续3次突破原有战标中时间、距离规定,将手中武器练到了极致才算“合格”。

2015年开始,“联赛制”训练考核将以往“专属”军事干部的“两长一手”等级评定,进行了“颠覆式”的改革:打破身份限制,全员竞争上岗。

一营营长赵锋介绍,改革的靶向很明显:有人进入“两长一手”序列后,感觉自己进了“保险箱”。去年,该旅88名官兵竞争31个指挥岗位,五营助理工程师刘智光、四营八连指导员容科新等一批非指挥专业人员成功竞岗,军事干部的危机感不由言说。

“联赛制”训练考核之下,训好训坏不一样了,这样的体会,上士鲍桂根尤为强烈。一次作战演练,鲍桂根被判定“阵亡”。他所担负的某重要岗位,属于战斗发射的“头道岗”,由于装备特殊,平时实装训练机会少,加上他组训任教能力欠缺,没有培养出备份号手,最后发射单元被迫请了“外援”才完成作战演练。

“联赛制”训练考核将号手组训任教能力纳入重点考评后,鲍桂根痛定思痛,逼着自己独立组训任教。如今他培养的两名备份号手,已经能够实装进行独立操作。

考评改革一小步,跨向战场一大步。“联赛制”训练考核实施以来,该旅整体作战能力稳步跃升。2015年,火箭军独立发射能力考评,该旅创下“武器列装最晚、考评成绩最高”的成绩。去年,在火箭军实战化训练动员部署会上,“联赛制”训练考核牵引推动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做法被上级推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