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在于弦绷紧——
48小时远程动员集结到位
“5、4、3、2、1,点火!”这是战略导弹部队演练场常见的情景。
读秒,是火箭军部队战备训练的标志性动作,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该大队具有快速动员能力。那么,预备役官兵能否闻令即动,快速奔赴短则五六百、远则两三千公里外的集结地?2014年5月上旬,该大队组织240多名专家型预备役军官进行远程快速动员演练。
5月4日,分散在全国23个省市的该大队预备役军官接到奔赴华北某地的紧急动员令。军令如山倒,他们迅速交接手头工作,分头乘坐飞机、高速列车从大江南北出发。
5月5日,参训预备役军官在华北某训练场集结。这天晚上8时,该大队组织点名:
“翁国强”——“到!”
“张明义”——“到!”
“王建光”——“到!”
240多名专家型预备役军官全部按时报到。大队长贾怀玮以一个军人的标准动作走到队列前,立正、敬礼。他激动地说:“同志们,你们个个身怀高超的专业技术,战略导弹部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你们的技术保障,但是,部队领导最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够召之即来、快速到位?今天,你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你们能够随时听令军号的召唤。我作为大队长,感谢你们,向你们敬礼!”
次日清晨6时,军号声响,参训人员快速起床,列队早操,口号嘹亮。队伍中,有年过半百的高级工程师,有在专业领域领衔担纲重大课题的中青年专家,还有放下家中幼子赶来集训的女设计师。此时,他们刻苦训练,努力实现从装备研制工程师向导弹部队战斗员的转变。
近几年来,该大队结合技术保障任务,每年数次组织预备役军官进行多方向、多地域的远程快速动员演练。无论集结地是在高原荒漠还是深山密林,预备役军官们均在48小时内集结到位。高级工程师、预备役中校军官黄靖,曾创下12个小时奔赴3000多公里赶到野外集结地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