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幸而,历史没有假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军旅作家王树增推出了新作《抗日战争》。这部作品是他的中国革命战争史系列的收官之作。
在《抗日战争》之前,王树增还撰写过《朝鲜战争》《长征》《解放战争》等书。但在他看来,《抗日战争》一书分量最重,对抗战历史的思考、认知,对抗战史料的搜集、阅读、比照、考察,贯穿了他20多年战争史系列丛书撰写的始终。
“之所以把它放到最后来写,因为这场战争实在是太沉重了,而中国赢得的最终胜利实在太重要了。”王树增说。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当时中国、今日中国乃至世界格局的影响,都极其重大。回想一下,中国自近代以来经历百年沉沦,面对列强一次次入侵的有限抵抗,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可谓饱受屈辱,民族尊严丧失殆尽。这种屈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伤疤!只有抗日战争,尽管中国承载了己所不堪的战争重负,经历了难以言尽的战争苦难,但最终以绝不屈服的伟大民族精神赢得了胜利!没有这场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后来中国的大国地位!”
王树增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在广州工作,住的地方异常繁华,夜晚窗外的霓虹灯总是亮着。那时我就在想,今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享受的幸福,其实都离不开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和开端,令古老的中华民族浴火重生!”
谈及写作过程中的最大感受,王树增说,那就是在了解了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以及战争演进的全部过程后,既感动于中国军队的将士在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境况下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拼杀的壮烈,又感动于被西方人形容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全民觉醒”与“万众一心”。而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倡导形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切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全民族的全面抗战直至赢得最后胜利。
王树增说,现在有一些人,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规模对比,来质疑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其实,可试着设想一下:如果在那个历史的危难时刻,中国各种政治或军事力量没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怎样?如果没有敌后战场牵制着数十万精锐日军,正面战场又将承受怎样巨大的作战压力?将正面战场说成是战争的全部,或是将敌后战场说成是战争的全部,都无法客观地解释抗日战争的历史原貌。我们一定要摒弃偏狭之见,特别是在历史已经走进21世纪的时候,要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幸而,历史没有假设。否则,任何一种假设都足以让历史改写。”王树增说,“写这本书时,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今天一些人对抗战的历史认知是否清醒?如果不清醒,又不想去真正了解,就一定会在现实中混沌、偏颇、盲从;而只有对历史清醒,许多问题才能看得明白,才会心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