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傅,如何书写军营“新师说”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雷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29 03:45

“大师傅”的最高境界,是带出比自己更强的徒弟

在一些关键技术岗位,“绝活”就是“铁饭碗”。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技术高手不愿带徒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想得窄了,做的时候就不大气。”体验过师傅和徒弟两种身份的某炮兵旅四级军士长肖航感触颇深。

肖航先前是“特级驾驶员”,后转行成为自行火炮技师,这个岗位对技能要求很高,需要不断揣摩实践。他认为,在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下,“自学成才”往往显示出局限性。他目前有3个徒弟,有初出茅庐的义务兵,也有转岗过来的士官。“基本维修知识3个徒弟都掌握,但一到具体领域,技巧和知识储备就不够了,需要反复指点才行。”肖航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需要前浪引。”北部战区陆军领导告诉记者,从人的成长成才规律看,基层官兵个体素质存有差异,无论是学技能,还是研究重大课题,师傅带徒弟,都是实在管用的办法。

“帮带也是播种,传承也是再生。”这是很多士官“大师傅”的共同感受。

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三级军士长胡顺和,堪称“装备技术活字典”。战士们说,胡班长给军械“看病”神了:“咔嚓、咔嚓”几个动作,“病症”号得准准的,“药方”开得妥妥的。

提起胡顺和,他的徒弟、上士李龙眼神里充满了崇拜:“我们之所以喜欢跟着胡班长,是因为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教起徒弟来毫无保留。”

“囊中羞涩的人,才会护紧口袋;登高望远的人,必然满目春光。”连队指导员杨晓峰很了解胡顺和。他告诉记者:“对于一个重要技术岗位人员,最珍惜的肯定是自己的业务技能。如果没有以大局为重的胸怀,搞‘技术封锁’,就不可能带出‘好徒弟’。”

这些年,一些院校和知名企业多次向胡顺和抛出橄榄枝,都被他一一回绝。胡顺和说,他在意的不是这些,担心的是自己的“绝活”哪天真成为“传说”了。所以,他恨不得多带一些徒弟,恨不得徒弟们都学会自己的“绝活”。

担任技师期间,胡顺和培养出了集团军有名的维修“四大能手”,先后为单位培养出60余名“一级驾驶员”。

“你就不怕徒弟们超过你?”面对记者提问,胡顺和眼睛里闪着平静的柔光,笑吟吟地说:“被人喊了十几年班长,如果他们超过我,我很乐意啊。徒弟出息了,那不证明师父更有能耐吗?”

“大师傅”的最高境界,就是带出比自己更强的徒弟。前不久,该旅组织“军旅生涯你最崇拜的偶像”评选活动,胡顺和位居首位。

“一个优秀的徒弟,往往也是师傅的磨刀石。”某旅上士安仕富在长达12年的“射击史”中取得荣誉无数,也带出了一大批“神枪手”。随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战士入伍,他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面对年轻一代战士的“知识饥渴”,有些士官师傅“桶”里的水明显装不满士兵徒弟的“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