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坚盾——
“地海天”一体
“高中低”搭配
2016年10月,俄苏-24M歼击轰炸机被土耳其战斗机击落。这使俄军明白,即便目标是装备简陋的恐怖分子,部队也要做好全天候、全方位的防御工作。
于是俄空天军与海军在叙利亚迅速建立起了地、海、天基一体化与远、中、近程、末端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体系。
在要地防空上,俄军在赫梅明空军基地周边部署了S-400“凯旋”远程防空反导系统及“铠甲-M”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在塔尔图斯港部署了履带式S-300V4远程防空反导系统。这些防空系统还搭配有“克拉苏哈”系列大功率电子干扰系统,用以破坏域外势力的卫星、预警机对俄军事行动的侦测。
而针对航母战斗群的保护,俄海军也是颇费苦心:两艘无畏级大型反潜驱逐舰及在水下的基洛级、鲨鱼级和奥斯卡II级潜艇,用于驱赶域外舰只对俄航母战斗群的跟踪;而“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搭配的“里夫-M”远程防空导弹、“刀刃”近程防空导弹和“卡什坦”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为整支编队搭起了覆盖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立体防空网络。
俄空天军派出了A-50U预警机以及图-214电子侦察机,对土耳其及北约空军实施了有效压制;总参情报局下属的“K”局也派出精兵强将对恐怖分子及域外干涉势力实施网络攻击进行防范。
天海一体,电网结合,周到的防御措施有力地保障了俄军在前线的作战。
点兵试刃——
新式武器淬火
实战检验战力
战场亦是练兵场。虽是一场中小规模的局部冲突,双方实力悬殊,俄军却投入了近两百种装备,以战带训、以战试装的用意不言而喻。抓住一切实战环境检验部队和装备,也是近年来很多国家的通用做法。
叙利亚独特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目标和任务类型以及较少的地面威胁,为俄军创造了理想的武器测试和评估环境。
在陆地,以“乌兰-9”“平台-M”为代表的战斗机器人在有效减轻作战人员伤亡的同时,更加高效地完成了打击任务。
在空中,苏系家族的苏-34和苏-35S战机新刃出鞘,利用先进的导航观测设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将恐怖分子一个又一个的据点夷为平地。入叙作战前2个月刚刚组建的俄空天军,此次共完成超过1.9万次战斗飞行,摧毁目标7.1万处,全面考验了其指挥控制、侦察探测、火力打击、海空机动等能力。
在海上,“库兹涅佐夫”号全装全员完成了自服役以来的实战首秀,既对敌形成了现实威慑,更有效检验了航母战斗群的远海作战、舰机协同等能力。米格-29舰载战斗机、卡-52K舰载武装直升机两种新机型在实战环境下完成测试,“口径”巡航导弹从基洛级常规潜艇及新型护卫舰上成功发射,展示了其海上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在叙利亚战场俄军积累了实打实的经验教训,这对正处于“新面貌”改革中的俄军而言弥足珍贵。
沙场论剑——
统筹装备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武器装备如何用,体现的是作战思想。近年来,俄更加注重对非直接干预等新型冲突的研究。
叙利亚战场虽小,打的却是陆海空联合作战。训练有素的俄特种部队渗透敌后,进行侦察引导,针对重点目标实施战略破袭、针对要害人物展开斩首行动,效果明显。“小行动大目标、小群队大联合”的特种作战样式令人眼前一亮,为破解“混合战争”迷雾积累了更多经验。
更为可贵的是,俄军成功运用网络等新手段对敌展开信息战,极大提升了在新作战领域空间的多样化反恐能力。
武器装备的发展绝非朝夕之功。近年来,着眼应对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高精度常规武器多重威胁,俄军装备发展思路十分明确:积极提升“非核遏制”能力,在确保“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基础上,优先发展海、空军和空天防御力量,加快发展有“非核战略武器”之称的远程高精度武器,努力打造统一信息空间,推动常规武器通用化、系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