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无人机武器 这个“杀手”有点儿冷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乃千 赵博文责任编辑:姚远
2017-01-25 09:45

由于无人机隐蔽性好、机动灵活、作战效费比高,战场上如何有效防范无人机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挑战。所幸,有这样一种装备,依托电磁和网络技术、激光等定向能技术,正在天空中上演着与无人机“爱恨纠葛”的大戏,堪称无人机家族的“夺命杀手”,这就是反无人机武器。

开展反无人机作战,首先要对无人机进行探测跟踪和侦察预警,然后根据实际作战情况,选择最适合“打下”无人机的硬杀伤或软杀伤攻击手段。

早在2012年,美国就开始设计和建立可迅速应对无人机威胁的防空体系,此后每年都开展专门的反无人机演习。其中“黑色标枪”反无人机演习,甚至动用了F-22战斗机和“捕食者”无人机这些美军现役战机中的王牌,专门用来研究针对无人机的探测、识别、跟踪和有效击毁无人机系统的战术方法。

2016年,英国启用代号为COI4的反无人机信息中心对无人机在恐怖主义、运输危险品和违禁物品等领域的不正当应用开展研究。此外,法国也开展了名为“全球反无人系统技术和方法的分析与评估”研究计划,旨在为警用和军用反无人机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传统对抗无人机的方法主要包括摧毁发射平台、直接火力打击等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武器甚至声波等新技术手段对抗无人机也成为发展热点。可以说,反无人机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硬杀伤和软杀伤两种技术手段。

应对无人机最常用的武器,就是堪称硬杀伤领域中“铁拳”的防空武器系统。目前,美国陆军正在基于反火箭、火炮和迫击炮的“扩展区域防御与生存能力”项目,推进反无人机系统研究。这套系统反射的微型动能杀伤拦截器是一种袖珍导弹,可通过雷达回波信号直接命中目标,已于2015年成功开展了技术试验。此外,美国陆军“复仇者”系统配备了“毒刺”导弹和高射机枪,可用于击落微小型无人机。

但动辄使用防空武器打击无人机有些大材小用。激光武器系统具有快速、灵活、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可摧毁小型无人机。早在2009年,美军就开创了利用激光武器击落无人机的先河。2015年8月,美国波音公司演示了“紧凑型激光武器系统”的反无人机能力,可在40公里范围内对无人机目标进行精准识别和追踪。

众所周知,无人机在飞行中主要依靠无线电磁信号进行导航和控制,但这些通信链路的安全性不高,容易遭遇干扰和破坏。电磁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软杀伤手段就是利用了无人机的这项软肋。俄罗斯联合仪器制造公司研发的反无人机系统,就可使无人机上的所有电子元件瘫痪。近年来,美军还尝试通过发动网络攻击直接接管无人机控制权的方法,并于2014年开展了首次反无人机网络攻击试验。

此外,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还发明了一种利用声波干扰无人机硬件的反无人机作战新方法,可使无人机丧失工作能力。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开展的无人机干扰系统,是一种可携带红外近距离传感器的身管发射武器,通过在无人机周围喷射导电碳纤维,来干扰无人机通信信号,起到杀伤无人机的作战效果。

目前,几种反无人机技术手段各有优势。采用激光武器和防空武器直接摧毁方式,简单粗暴,对苛刻的作战环境也有较好的适应度,势必成为未来反无人机作战的主要战争模式,但价格昂贵,对无人机目标带来永久性摧毁,不利于通过捕获获取相关情报参数。相比之下,利用电磁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干扰阻断无人机的通信,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作战效费比高,尤其适合应对小型无人机系统。

要想对非法入侵的无人机斩尽杀绝,有一双识别无人机的空中慧眼必不可少。瑞典萨博公司研发的“长颈鹿”AMB多波束雷达系统,专门针对无人机这一低、慢、小目标进行了探测能力提升,可轻易发现雷达反射面积不小于0.001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此外,该型雷达为预防蜂群攻击,特意提升了对多目标的识别能力,同时发现超过100个目标早已不在话下。

除了对无人机下手,俄罗斯的一套反无人机系统还将对操控无人机的控制平台斩草除根。其最新研发的“蔷薇航空”新型电子战系统,可同时对多种信号的无人机实施电磁压制和指令欺骗,在抢夺控制权后肢解无人机,甚至还将通过无人机与后方控制系统的通信追根溯源,引导己方火力对无人机的地面控制中枢开展火力打击。

当然,反无人机武器的发展还面临着远距离探测跟踪、识别区分不同无人机以及电磁干扰信号复杂、破解数据加密方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围绕无人机飞行与反飞行的军备竞赛还将继续上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