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下午,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在云南省马关县举行誓师大会后,400余名排雷尖兵向雷场挺进,笔者随排雷官兵来到中越边境云南段某雷场,亲历了排雷行动。

官兵对扫雷清障车进行操作训练。
直击扫雷现场
一位军事家说过:“在全球,最难清除的战争痕迹不是倒垮的楼房和毁坏的桥梁,而是地雷。”满眼望去,整片雷场云雾缭绕,林森幽幽,一块竖立在雷场外侧的骷髅头雷区标示牌赫然在列,令人毛骨悚然,数十万枚地雷和各种爆炸物就掩藏在标示牌背后茂密的植被中。
在排雷现场,笔者看到官兵用火箭爆破器和扫雷爆破筒,对雷场目标地域进行爆破,以此开辟排雷通道。然后,用喷火枪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随后,身着防护服的官兵沿着爆破开辟的排雷通道进入雷场,利用探雷器、探雷针和扫雷耙展开人工搜排。
“除了传统作业方式外,我们还广泛运用雷场清障车、机器人等先进的装备器材和排雷方式排除‘雷患’。”一旁的指挥长陈安游介绍说,中越边境云南段现存雷区存在自然气候恶劣、气温高、雨量大等情况,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造成地雷自然移位和深埋,雷区面积不断扩大,雷层厚度不断增加,多层地雷相互重叠。且探明的防步兵地雷、伴发雷、定向雷等地雷,和手榴弹、炮弹等爆炸物,因布设时间久远,造成性能发生改变,作业难度和危险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