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田刚委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来源:新华网作者:满旭蕊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2-03-09 09:59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 每年两会,教育问题总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人才乃国之重器,育才为国之根本,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民族未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也始终关注着青少年成长教育。

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

日前,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相比,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对此,田刚表示,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希望高校切实将精力聚焦到学校优势领域学科发展中,争取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实质性突破,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一流”高校。

“在首轮‘双一流’的建设中,各高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和差异发展的理解尚存在一定差距。”对此,田刚建议,一是高校应注重内涵式发展,切实提高自身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二是学校要为科研一线的优秀教师和人才提供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通过专业学科领域的建设,让学校的优势资源真正发挥作用;三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科研前线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感受自身价值,有信心、有动力持续投入到学科建设中。

组建人才队伍 发挥科教资源优势

我国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如何发挥各高校和教师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参与人才队伍建设,田刚分享了他的经验。

首先,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要投入一定时间精力到教学层面,学校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公平的评审方式,保证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的;其次,获得国家认证或学术界认可的科研工作者要积极投入教学,教学与科研并不冲突,优秀学生的加入会提供创新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会产生更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适当的教学工作有助于科学研究;最后,学校要提供更多平台和机遇,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动力,促进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良好反馈,激励教师的科研工作。

发挥“英才计划”作用 做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过渡

高中和高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进入大学意味着挑战和压力。如何更好地加深高中、大学在人才培养、教育贯通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实现学校之间的衔接过渡,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自2013年共同组织实施针对中学生的“英才计划”,通过中学跟大学的衔接结合,激发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吸引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

田刚是“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他表示,“英才计划”注重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兴趣的优势。通过后期跟踪机制发现,学生参与“英才计划”的参与度和兴趣度都在逐年提高。随着新政策和机制的实施,“英才计划”将更好地实现高中和大学的衔接过渡,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做科研要具备三要素

在采访中,田刚分享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品质与要素。

做科研第一需要对科学技术有一定的兴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田刚表示,科研过程往往是枯燥的,只有对它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够得以坚持;第二需要科研人员的努力,在打好坚实科研基础的同时,努力扩宽视野深入挖掘,才能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持久的耐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围绕“卡脖子”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够超越前人。在具备以上三点,才能够拥有更多机遇,把握机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