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转折之地——
云销雨霁遵义城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通讯员 游 勇 于 晨
黔北大地,雨后初霁,夹河而建的红城遵义云雾缭绕。老城子尹路96号,一座青砖黛瓦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这就是遵义会议纪念馆。
“1935年初,就是在这间仅有27平方米、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召开了一场关乎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会议。”义务讲解员孔霞向记者讲述遵义会议的前前后后。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孔霞说,当时中央红军面临的情况极其严峻,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左倾错误路线刻不容缓,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玻璃展柜中,一份写在活页纸上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手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面记述了毛泽东在会上的一段发言:“打仗之事,敌我形势那么紧张,怎能照书本去打!我并不反对理论,它非有不可,要把马列主义当作行动指南,决不能变成‘书本子主义’!”
“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参观结束走出纪念馆时,正午的阳光洒满大地。
“这次会议,驱散了红军将士们心中的阴霾。”王志力告诉记者,刘伯承元帅曾回忆说,遵义会议的精神传达到部队中,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一切疑虑不满的情绪一扫而光。
“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转变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战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王志力说,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央红军攻克遵义北部天险娄山关,赢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此后,红军将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妙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甩开围追堵截、摆脱被动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我们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记者参观期间,恰逢武警贵州总队某部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台上,授课人讲得精彩,台下,官兵们听得专注。
火箭军某部官兵、遵义军分区官兵、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王志力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部队单位纷纷组织官兵前来纪念馆参观见学。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在纪念馆的游客留言本上,记者见到许多类似的留言。这是学习历史的感悟,也是阔步未来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