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以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奋勇战斗在最前线。他们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用血肉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谱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本期,我们邀请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以及东北抗联老战士的后人,讲述当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
钢刀插进敌胸膛
■刘汝山 罗 艺 张承志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第115师、120师、129师,全军约4.6万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首战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抗战期间,八路军夜袭阳明堡、伏击雁门关,参加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歼灭日伪军125万余人,用一次次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的信心,涌现出左权、“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模范。
北京初春的暖阳里,97岁高龄的八路军老战士房扬达背诵起当年的入党誓词,仍掷地有声。在这位历经战火无数、至今体内仍残留弹片的老英雄心中,入党誓词里的“终身”,是指要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1941年,日寇集中兵力对八路军创建的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蚕食和扫荡。一天,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二十五团二连指导员的房扬达,率队埋伏在易县鸭子沟一片荆棘丛中。“鸭子沟西北面新建了一个鬼子据点,上级命令我们连夜端掉。”
凌晨3时,房扬达带领一个加强排摸黑爬上炮楼。一名鬼子出来查看,被一班长李印德打倒在地。顿时,枪声大作,火光四起,敌人架起机枪疯狂扫射,房扬达和战士们英勇拼杀。战斗中,李印德突然双腿中弹,鲜血喷涌。
“我想背他撤退,他拼命把我推开,大喊‘快走,手榴弹给我’。我们没走多远,就听见一声巨响,李印德和敌人同归于尽。最终,经过殊死战斗,鬼子的据点被端掉了!”老人泪光闪烁,“李印德是老党员、连队支委,山东人、高个子,打仗总冲在最前面……”
目睹身边战友牺牲,房扬达奋战到底的决心愈加坚定:“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我们就是插进敌人胸膛的钢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1944年,日寇为打通南北交通线,从华北战场抽调兵力南下,晋察冀军区审时度势展开攻势作战。一天,连队受领任务:端掉上陈驿村一处据点,打开根据地到敌占区的交通要道。
半夜,房扬达和连长雷道生各带一个梯队包围了鬼子的炮楼。随着一排手榴弹破窗而入,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有的拼命向二楼逃窜。“放火!”雷连长下令。三排长杨凤奎将携带的棉花、毡子浇上煤油,点燃后扔向楼梯。房扬达带领几名战士迂回至炮楼外,架起机枪对着跳窗而逃的敌人一顿扫射。
这次奇袭,不到30分钟便结束了战斗,全歼敌人。可雷连长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在随后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三排长杨凤奎为掩护战友撤退,将手榴弹挂满全身,向追击而来的敌人扑击而去,英勇就义。
谈起牺牲的战友,房老神色凝重。他说:“入党誓词里的‘终身’,我理解,就是战斗到底,战斗到全面实现共产主义,或是我闭上了眼睛。”
不畏生死赴国难
■孔德明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樊 晨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下辖4个支队。新四军组建后,英勇战斗在抗日前线,浴血拼杀,屡建奇功,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取得了车桥战役、高邮战役等战斗的胜利,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百姓誉为“铁军”,被毛泽东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涌现出彭雪枫、“刘老庄连”等英雄模范。
“一声枪响,敌人狙击手把我的帽子打飞了,子弹从头皮上擦过,流了不少血。”新四军老战士苏荣用右手在脑门前比划了一下,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仗打完了,我的帽子也没找到。”谈起抗战岁月,苏老充满激情。
1926年,苏荣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失去双亲。14岁那年,他亲眼目睹村里群众被日寇开枪打死,心中对侵略者充满仇恨。1944年,18岁的苏荣正式参加新四军,由于战斗英勇,他在参军当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员从不畏生死,要冲锋在前,始终坚持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难的山头。”苏荣在特务团团部当书记期间,到战斗班跟班,主动要求上阵杀敌。回想战斗岁月,苏老双手握拳,作出冲锋的姿势。“每次战斗枪声一响,我就拼命向前冲。那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多打几个鬼子,为惨死的伙伴和战友报仇。”
苏老最难忘的,是参加高邮战役时传达总攻命令的经历。
那时他任第八纵队司令部作战科参谋。一天凌晨,上级给他下达任务:“立即赶到第64团和第66团,命令两团对敌发动攻势,直逼日寇旅团司令部,迫令高邮日军投降,否则坚决歼灭!天亮前结束战斗。”苏荣立下军令状,不惜牺牲也要完成任务。
当他和两名侦察员到达第64团驻地附近时,敌人几挺机枪的密集火力封锁了去路。苏荣心一横,将战斗命令内容传达给两名侦察员。“绝不能延误总攻!我们三人只要有一人活着冲过去,就必须坚决完成传达命令的任务!”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苏荣终于冲过敌火力封锁线,如期传达了作战命令。战斗取得胜利,拔除了残存在华中解放区的日伪军重要据点。
95岁高龄的苏老,党龄已有77年,老人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勇敢斗争。今后,我要发挥余热,多给青年一代讲讲党的故事。”
白山黑水铸忠魂
■陈玉博 方 园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杨银满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从1936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这些抗日武装改编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共11个军,3万余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牵制了大量敌军,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批抗日将领和英雄。
“从小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尽管父亲已去世多年,硝烟也已散尽,但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不久,在黑龙江省军区第二干休所,东北抗联老战士王明贵的儿子王晓江,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参加抗战的一些经历。
1938年以后,东北抗联进入异常艰难困苦的战斗时期。王晓江说,父亲参加指挥的战斗,是在东北严寒地区进行的游击战。由于是在敌人“心脏”战斗,敌我力量悬殊。敌人为了破坏抗日根据地,烧毁了村庄和山林,割断抗联部队同群众的联系,迫使抗联官兵常年风餐露宿,缺衣少食。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灵活作战,不能一味死打硬拼。这是抗联官兵总结的经验教训。”王晓江回忆道,“智取克山”是父亲常讲到的一个战例。
克山县是伪满洲国北安省所谓的“模范县”,县城四周筑有城墙、护城河,城内有炮台,驻有日伪军1000余人。王明贵率领的部队当时只有100多人,要攻袭克山,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将防守县城的日伪军调离,王明贵带队声东击西,在北兴镇方向袭击警察署、惩治汉奸,大造声势。敌人终于中了计,调动部队开展“围剿”。
调虎离山后,王明贵联合抗联第九支队,埋伏在离县城不远的一片高粱地里。夜色降临,战士们换上伪军服装,打着伪军旗帜,从正在维修的城墙缺口入城,城内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俘虏或刀下鬼。战斗仅用两个小时就结束了,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这次战斗发扬了坚决、果断、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彰显了游击战术的强大威力。
“长期艰苦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在战斗中摸索出了‘八打八不打’等战斗方法。”王晓江说,灵活运用游击战术,王明贵和战友踏遍大小兴安岭的山脉河川,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130余次,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了英勇光辉的足迹。
牢记“心永远是红的”
■桑林峰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是铁的事实。
透过历史的细节,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党指挥枪,独立自主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群众奋勇作战的智慧和远见,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为了民族大义,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在部队性质、指挥权等原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毫不退让。
红军“换装”时,仍有一些人想不通。129师师长刘伯承教育大家:“同志们,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120师师长贺龙也做同志们的工作:“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在红军将士心中,这颗“红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坚决听党话、跟党走。有了“红心”,人民军队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在党的指挥下打败强敌、夺取胜利。
制度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制度的缺失是最危险的缺失。坚守“红心”,除了个人的忠诚、党性和纪律之外,还需要制度保证。
抗日战争初期,因国共合作需要,我们党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员和政治部。平型关大捷后,时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黄克诚受任弼时指派,下部队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黄克诚带工作组调研了半个多月,发现有两支红军部队与改编前相比,作风明显变得松垮,军阀习气开始滋长。引发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取消了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影响了政治工作的发挥。长此以往,革命军人的“红心”难免黯淡。问题反映上去,党中央立即决定及时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
1937年,毛泽东与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由此可见,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在我军发展壮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制度是党指挥枪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的根本保证,能使人民军队始终初心不变、“红心”不改。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反复强调,共产党不争个人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牢牢掌握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正是由于广大指战员“心永远是红的”,才得以独立自主地发展人民的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今天,抗战硝烟已经散去,但党史中蕴藏的经验和教训,仍无声地启迪着新时代革命军人:战无不胜因有魂。无论人民军队如何发展,“心永远是红的”;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民军队只要跟党走,必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1945年)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挺进敌后,独立自主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陆续创建了陕甘宁、晋察冀、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建立了19块主要的抗日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民兵发展到260余万。
(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