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被授予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说,“清华大学是举世闻名的大学,也是习近平主席的母校,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两年后,又是芳菲四月,清华学子迎来了他们的“学长”习近平。这位从清华园走出来的最高领导人,为母校110周年校庆送上祝福,也为高等教育发展勾画蓝图。

△考察点示意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清华园里有渊源
去年疫情正炽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赴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并在这里主持召开座谈会。一年之后,春和景明。清华大学这所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的学府迎来了建校110周年。再到清华,总书记看什么、说什么,清华师生满怀期待。

△1911年,清政府设立于清华园的游美肄业馆更名为清华学堂,4月29日在清华园开学。图为清华学堂的标志。(清华大学供图)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为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大学二校门。(清华大学供图)

△如今的清华大学二校门(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清华以理工见长,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也有着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五年前,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贺信中称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大礼堂(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19日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美术学院,参观这里的校庆特别展。

△清华美院,春景怡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清华美院的前身,是1956年11月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设计艺术类高等学府,学院坚持“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并重,开创了一条“为民族而设计”的文脉传承道路。

△清华美院校庆展上的大师(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由林徽因、梁思成、张仃、张光宇、周令钊等人共同设计、集体完成的国徽,就是为国家形象赋予刚健、庄重内涵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国徽的颜色选择上,林徽因、梁思成主张庄严富丽,仅以金、红二色表现。(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新中国的第一枚政协会徽由张仃设计。(总台央视记者杨松涛拍摄)

△199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常沙娜主持设计的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中央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特区政府的礼物。(总台央视记者杨松涛拍摄)
清华美院诞生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的经典“长廊”。从建国初期陈若菊、周令钊等合作设计的三大勋章,到近年来何洁等参与的国家勋章设计;从1949年张仃参与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设计“红飘带”、彩车及礼宾车,清华美院的作品涵盖国家庆典、国际盛会、日用设计等各个领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勋章设计”主题展(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建国初期三大勋章分别是八一勋章(上)、独立自由勋章(左下)和解放勋章(右下)。(总台央视记者杨松涛拍摄)

△清华美院校友夏鑫设计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这次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体魄与人格并重 发扬清华好传统
美和体,不分家。清华大学自建校起就有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1957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清华学子又提出“无体育、不清华”的时代口号。

△西体育馆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这次考察清华,总书记专门来到西体育馆,看望正在训练中的校篮球运动员,在体育荣誉室察看历史照片、实物展览。

△正在训练的校篮队(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陈列在体育荣誉室的锦旗(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正如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主题“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清华人用“体魄与人格并重”的光荣传统,诠释何为自强不息。


△陈列在体育荣誉室的奖杯、证书(总台央视记者许达拍摄)
去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这次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总书记希望同学们发扬好清华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体育传统。
自主创新:担当主力军 做好策源地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1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习近平先后考察了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和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展示。

△清华大学主楼(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1年。(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在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总书记听取了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介绍。戴琼海院士当天负责为总书记讲解。

△戴琼海是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戴院士的主要学术方向是成像与智能技术、脑与认知科学。他告诉《时政新闻眼》,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展计算摄像、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国际前沿交叉科学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光场智能成像芯片,能实现大范围高速高分辨动态光场成像,突破了传统望远镜像差校正瓶颈。(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无人机视觉导航系统,突破了狭窄、弱光、灰尘等恶劣场景下无人系统智能化的技术瓶颈,可应用于国土安全保障等领域。(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去年9月11日,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积极设置基础研究、交叉学科相关学科专业。这次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总书记道出了其中原委: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产生于学科交叉领域,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他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

△目前,戴琼海院士带领团队开展的研究包括认知智能、光场成像、智慧医疗和智能光电计算等。(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
在清华大学主楼二层,总书记察看学校近年来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听取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助力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等情况介绍。

△智慧天网首组八星星座构型,以8颗中轨道卫星为基本结构,构建全球覆盖卫星通信网络,破解我国频率轨道资源稀缺困境。(总台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主系统模型,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台央视记者魏建、段德文拍摄)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在2017年经吉尼斯世界纪录独立核实认证,是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十进制计算工具。(总台央视记者魏建拍摄)
在主楼二层大厅,习近平还看望了部分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并同他们亲切交谈。

△当天在场的老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
扎根中国大地 建设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赴高校调研时,多次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叮嘱大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这次在清华大学,总书记出席师生代表座谈会,与师生们亲切交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校长邱勇、土木系教师聂建国、公管学院教师梅赐琪、工物系应届博士毕业生孙启明、人文学院二年级本科生李润凤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重点谈到“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命题。
6年前,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十四五”规划纲要,“双一流”建设始终受到关注。

△俯瞰清华园(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行胜于言”是清华大学的校风。(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次在清华大学考察,总书记鲜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
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书记指出,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他强调,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了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总书记还提出,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美国微软公司总部时,向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联合创办的全球创新交流学院赠送水杉树苗,寓意友谊常青,茁壮成长。(资料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总书记心中有着很重很重的分量。曾在清华园里度过人生重要阶段的他,对教育问题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有着深沉的思考,有着坚定的自信。





△当天总书记结束考察,离开清华大学时,欢送现场气氛热烈。
面对曾经无比熟稔的校园,面对青春洋溢的面庞,总书记说,“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