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而归
“飞播就是打仗,播区比本场条件复杂恶劣多了。本场飞十年,不如在播区的风浪中搏击一次!”这是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副大队长王玮锴的切身感受。
2013年7月的一天,王玮锴和机长葛克宏驾驶一架满载种子的运-5飞机呼啸着腾空升起,飞向秦岭山区。对王玮锴来说,这不仅是当日飞播任务的第一个架次,更是一次飞行技能“大考”。
这里坐落着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地形险峻复杂。不要说在多变的气流中沿着起伏不定的山脉飞播作业,仅仅是保证飞行安全,就需要飞行员高超的驾驶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加之5月至9月的飞播窗口期正好是多雨期,历史年降水量最高时达1000多毫米,再加上40多度的高温,“开着飞机蒸桑拿”成为一种常态。况且,这里主要飞播漆树、油松等经济作物,必须按照林业部门精心设计的密度标准播种,密度太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密度太高会影响苗木的成材率。
飞播任务分队的临时驻地设在宝鸡市北坡顶部的陵塬机场,500米长的跑道尽头是悬崖峭壁,俯瞰山下,就是宝鸡市区。
在大多数机场,飞机起飞都是逐步加油门线性加速,可是在陵塬机场,为了保证安全,必须用提前加满油门再松刹车的方式获得足够的初速度。这种起飞方式与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如出一辙,他们有一个浪漫的外号——“山海里的舰载机飞行员”。
加速冲刺的感觉、俯瞰市区的体验,让王玮锴兴奋不已。信心满满的他在前一天便向葛克宏请教并做好飞行准备,参照物是什么、在哪里转弯、在哪里调整高度……这些信息他都烂熟于心。
好景不长,当飞机沿着预定航线飞临播区时,云雾笼罩在高低起伏的山谷中,“山海”变成了“云海”,王玮锴有点不知所措。
在山地执行飞播任务和在沙漠戈壁等平坦地区大不相同,为保证播种密度,飞机必须根据播区里山脉的走势保持相对高度,山脉上升飞机便要爬升,山脉下降飞机也要跟着俯冲,还要时刻注意规避山峰、树木等障碍物。有时机翼和附近山脊的最小接近距离仅有十几米。
云海上空,飞机正在盘旋,看不见任何参照物。云海之下,谁都不知道有什么,而且云雾也没有马上消散的趋势。“看来今天得白跑一趟了。”王玮锴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向葛克宏机长提出返航的建议,分析天气后,机长也赞同返航。
一般情况下,如果飞机满载种子返航,需要增大降落时的速度来保持升力稳定,需要更长的刹车距离,在简易的陵塬机场也就意味着降落难度陡升。为保证安全,将种子撒出去返航是最好的选择。当然,撒出去的种子还是在播区里。
王玮锴打开飞播器,正准备播撒种子轻装返航时,葛克宏按住他的手阻止他:“不能撒!咱们载的种子价值几万元,盲目撒出去没有经济效益,不能撒老百姓的血汗钱!”
随后,在葛克宏的辅助下,王玮锴驾驶着“满载”的飞机,克服内心的压力,成功完成了一次大载重降落。
回忆那次经历,虽然飞机满载的种子没落地,但“不能撒老百姓的血汗钱”这句话深深印刻在王玮锴心里,同时刻进心里的,还有“练就过硬飞行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飞播造林”的使命意识。
执行飞播任务多年,王玮锴带领团队钻研攻关,总结沙漠、戈壁、山岭等播区特点,研练大侧风起降、土跑道起降、短距离起降等一系列实用方法技能,大大提高了飞播安全和飞播效率。如今,秦岭的山脊上郁郁葱葱,王玮锴也由当初的“飞播新人”,成长为副大队长。
(成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