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飞到百姓需要的地方

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2-03 10:03

飞到百姓需要的地方

陕西的飞播造林始于1958年,60多年的奋飞不辍,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上“消失”,秦岭山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物种的作用巨大,全省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道路是曲折的,陕西的飞播造林也有困难时期。

1997年初,省林业厅已做好飞播计划,但对接飞行作业方环节遇到了棘手问题。那几年,飞播造林经费不宽裕,地方航空公司觉得飞播利润不大,飞行员觉得偏远地方一待几个月,工作条件太艰苦,很多民航公司参加飞播造林的热情不高。

“眼看着雨季就要来了,还有30多万亩没有着落。”原省林业局飞播站站长李愈善心中着急。那年,该团新接受了一批飞行员,新训任务繁重,年初没有列飞播计划。

李愈善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但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到团里走一趟。“空军飞播官兵敢吃苦、愿吃苦,飞播这么多年感情很浓。”李站长和当时的省林业局长一起,到该团的上级部门协调请求为陕西飞播。

上级领导了解到情况后,十分支持。当即批准该团调整新训计划参加飞播,既要落实训练进度,也要把陕西的飞播搞好。随后,该团挤出来一个飞播机组,迅即赶往需要他们的播区。

在地方林业部门眼中,这个大队是飞播一线的“及时雨”和“排头兵”,只要人民需要,他们便会挺身而出,播出质量。

2003年5月初,时任团长崔光允带着3架飞机按计划赶赴榆林,执行飞播任务。机组还没返回,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请求给他们飞播27万亩沙地,一边是人民的期盼,一边是内蒙古非典聚集性暴发,团党委要作出选择。

那时,飞播造林积累了几十年的成效初现,各地播区的林木长成一定气候,百姓对飞播造林的认识刚从陌生转变为支持。林业局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空军在榆林飞播时,陕北牧民骑马赶来,带着种子,请求飞播团队为自己的牧场播种。

“牧民不是凭空的信任,他们用眼睛看到了飞播结结实实的成果。”李愈善坚定地说,几十年的“人进沙退”,让黄土高原的陕北老乡感受到了飞播的魅力。

“只要人民需要,必须去!”团党委定下决心,还未返回的机组,径直飞向内蒙古。那年,空军飞播人顶着非典压力,硬是把种子撒到了百姓需要的地方。39年间,该大队一次次在非常情况下为祖国荒山染绿、沙漠治理交出了经得起检验的答卷。

而飞播造林、绿化西北,已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飞播,撒下了绿色,更激起了百姓的幸福理想。

(贾 冲 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