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探月特刊|跨越星辰:中国航天的下一个梦想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高立英 贺逸舒 杨悦 李一叶责任编辑:杨红
2020-12-18 10:17

越来越多的天体上,会出现这抹“中国红”

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大厅一角, 25岁的航天人林武军在值班日志上签下名字。

上大学时,林武军学的是飞行器设计。坐在值班席位上,紧张操作间隙,他会盯着大屏幕上的飞行轨迹。

“火箭和探测器飞到了地图上哪个地方?那里是大陆还是海洋?对应的经纬度坐标上,又有着什么样的风景?”这是许多航天人都曾有过的想象。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马斯帕洛马斯航天中心,直径15米的抛物面天线,犹如射向宇宙深处的眼睛。

这一次,它将协助嫦娥五号返航。追踪到嫦娥五号进入大气层的准确切入点,就可以知道探测器着陆的具体方位。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赵凤才对一个数字记忆犹新。

1997年夏天,高考结束后,一名同学想不通,成绩拔尖的赵凤才为啥会报考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学校。“招生简章上写着,这个学校的占地面积只有960亩!你别一激动,选这么小一所大学。”

960亩到底有多大?赵凤才并没有概念,吸引他的是这所学校的一个专业——航天测控。

20多年来,随着中国航天的飞速发展,赵凤才的世界已经大得那位同学无法想象,从略显局促的校园,扩展到了广袤无垠的太空。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的想象力。”科幻作家刘慈欣这句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这是一位普通中国人的梦想——

大地笼罩在散发着玫瑰色和天青色柔和光芒的大气层下,繁星密布空中。摄影师戴建峰最引以为傲的一幅作品,呈现的是中国西藏梦幻般的星空。

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职业星空摄影师,戴建峰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他的梦想,是未来不久,可以看到人类重返月球、登上火星。“再想远一点,我是不是也有可能去太空拍星星?”

这是一位普通中国孩子的期待——

每当“嫦娥”发射升空时,北京天文馆里的月岩就会火一阵儿。这次,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观众们的热情就更高了。

“1978年,美国政府向我国赠送了重量仅为1克的月岩样品,其中的0.5克用于科学研究;另外0.5克就在您的眼前。”展台前,张先生一字一顿地给10岁的儿子读完“小石头”的注释。

孩子期待着,这次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的部分月球样品,能放在馆里展出,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的“探月”体验。

这是一位天文学家的遗憾——

清华大学天文系主任毛淑德希望,每次火箭发射所带的载荷里都有望远镜,这样就可以让天文学家摆脱大气层干扰,去探索宇宙。

即使现在火箭飞行很快,但还不到光速的万分之一,飞到最近的星系也要几万年。对天文学家来说,这个速度还是太慢了。

这是一位普通航天工作者的期望——

年轻的航天人熊强,是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名工作人员。他所在的团队负责火箭发射时的高速摄影。执行设备转场调试任务时,他们要穿过正在加注的塔架区域。

熊强戴的防静电白色头盔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不久前,师傅吴东将这个头盔传递到了接替他的熊强手上。

旗帜,从来不只是一面布而已,它承载的是为一个理念奋斗的所有重量,凝聚的是拥护这面旗的所有人的力量。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满怀骄傲地说:“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和‘玉兔’,还有五星红旗那一抹中国红!”

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太空亮相,这是一个古老民族对浩瀚宇宙的致敬。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微笑着展示了一面五星红旗。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手持五星红旗,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与“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互拍,首次传回探测器携带五星红旗的全景照片。

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展示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阳光照耀下,这面国旗异常光彩夺目。

等到不久的将来,天问一号还会将这面庄严美丽的旗帜,带上火星。今后,越来越多的天体上,会出现这抹“中国红”。

中国航天人,在这面旗帜下集结,向未来出发。

这里,是汇聚了中国众多尖端科技的中国航天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

从海滨的发射工位到场区的指挥大楼,要穿过一片椰林和草地。正午的阳光洒在草地上,一群黄牛悠然地低头啃食。

这一田园牧歌般的场景,就这样略显突兀地闯入记者眼中。2天后的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飞向月球。

对电视前观看嫦娥五号发射直播的普通人来说,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数倒计时。

当你真正置身于发射现场时,会发现,其实开始倒计时的时候,谁去数都一样。真正有技术含金量的工作,都在倒计时的开始前。

“飞控专家组的最高境界就是喝咖啡、聊天,无事可做。” 叶培建院士有一个“大心脏”, 见证和亲历了我国探月工程论证、立项、发展至今的历程后,他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这位中国探月“主帅”的终极生活理想,说来也简单:一座不大的房子,半亩地,两棵果树,一畦青菜,一个鸡棚。

“想这样,却很可能难这样!” 叶培建院士淡淡笑了。因为,中国航天的下一个和下下一个“小目标”,还在等待着中国航天人。

我们的太空

三十四号军事室

嫦娥五号探月,剧情格外精彩。解放军报联合“我们的太空”公众号运用全息技术,呈现可视化的“探月大戏”。扫描二维码,观看探月相关新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