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龙组织官兵进行反伏击战斗训练。 邱浩翰 摄
“要带就带出最硬核的兵”
“连长不仅自己练得狠,练兵也特别狠,特别是遇到训练偷懒的事,他一点就着。”四级军士长孙军磊至今心有余悸。
一次,营里组织武装越野考核,战士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在负重上偷工减料。何龙知道后,先是让大伙背着背囊进行3公里奔袭,气喘吁吁跑完后,又进行400米武装障碍训练。等大家累倒在终点时,他才黑着脸表态:“打仗什么标准,训练就什么标准!希望大家长个记性!”
作为特战连连长,何龙十分注重实战化练兵。他充分借鉴出国留学和执行重大任务经验,把每一个课目与实战需要相结合。防护训练,组织官兵在充满瓦斯气体的密闭空间内穿戴防毒面具;战伤救护训练,不仅要练包扎固定,还要学习伤口缝合、静脉输液……他不仅成为大伙眼中又敬又怕的“猎人教官”,更是一本活生生的野战生存教材。
何龙所在部队被誉为“蛟龙突击队”,担负着引导打击、安保警戒、海上反恐等多种类特种作战任务。面对如山的使命任务,何龙一刻也不敢松懈。
战术训练,他和战友一样每天上百次扑倒在地,身上常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胳膊、大腿上常常新伤压着旧伤;山地越野,他会到最后面拽着落伍的队员一起奔跑,不让一人掉队;长途行军拉练,他主动在小腿上绑沙袋、在背囊里放哑铃,在超负荷中挑战极限……连队指导员吴乃肃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搭档: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要带就带出最硬核的兵!”这是何龙在训练场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侦察渗透训练,装具不能发出一点声音;每次战备拉练,背囊里连一副针线都不能少,随时做好上战场的准备。中士王岗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连长真的是为我们好。”
猛将手下无弱兵。“尖兵一号”代威、“侦察先锋”张峰、“狙击能手”李昭芽……在何龙的摔打磨砺下,连队所有官兵都具备了低空跳伞、直升机滑降、引导打击等特种侦察能力。2018年底,连队被海军评为“海军护航十周年标兵单位”,荣立二等功。
何龙进行高空滑降训练。 邱浩翰 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何龙妻子付红艾的脑海中,这样的画面已成日常:电视上军事频道播放着海军陆战队演习演练的画面,女儿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盯着冲锋陷阵的陆战队员,呢喃学语。
付红艾之所以刻写下这样的“记忆”,是因为夫妻俩聚少离多。2019年初,何龙与妻子喜结连理。正值这对新婚燕尔的新人喜度蜜月之际,何龙所在连队接到赴吉驻防命令,匆忙赶回单位参加集训。去年10月,女儿出生,身处远海大洋的他只能在电话那端,听着孩子牙牙学语。
聚少离多,妻子在后方全力支持何龙。他们给女儿小名起为“糖果”。
“女儿知道他的爸爸是一名驻守海外的军人,一定会骄傲自豪、幸福甜蜜,她会以爸爸为骄傲,以这个时代为骄傲。”付红艾说。
出国前,何龙把自己的微信昵称从“老何”改成了“老He”。和他的本名一样,大众化得几乎没有辨识度。“改成He,意思既有‘何’,也有‘合’。”
“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合家团圆,能够常陪家人左右。但作为军人,特别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小家之合就不是最高的追求了。”何龙停了一下,淡淡地说,“大家之合更是我们的责任担当。虽身处海外,但心系祖国。”
“如果有一天,我们上了战场,拼得只剩下一个人,我也必须有勇气去面对敌人,这就是大家之合!”
去过条件艰苦的异国他乡,见过湛蓝如碧的远海大洋……一路走来,身边的风景不断变换,何龙眼睛里透出的信念从来没变。
何龙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守卫的,是辽阔美丽的祖国海疆。有机会的话,我想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