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驻训,安全管理要跟上
——基层部队依法规范外训管理秩序的一组报道
当前,部队野外驻训、实战化演练已成为常态,依法抓好动态条件下部队的安全管理,正规部队管理秩序,是确保部队安全稳定、提升战斗力质效的基础。《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要求,执行驻训演习任务的基层单位,“根据驻地环境和任务实际,搞好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加强安全管理,严守群众纪律,防范事故案件和违规违纪问题。”各级要从细节入手,从严抓好外训期间各项法规制度落实,结合驻训实际明规范、严标准,确保管理严格有序,不留盲区。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规范驻训地管理秩序
流动商贩不再摆摊设点
■郭东冬 高 群
“老乡,你好,这里是军事管理区,不允许在周边摆摊设点,请您返回。”近日,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派出检查组,依法对驻训地周围的流动商贩进行劝返。
驻训之初,该团按照条令条例和相关法规制度,严格规范野外驻训地管理秩序。宣保股股长高传硕介绍,在对驻训地周围社情进行摸排调查时,他们发现个别流动商贩对部队行踪非常熟悉,经常骑着三轮车到驻训地周围售卖零食饮料。一名商贩说,官兵野外训练管理严格、办事不方便,如有需要买什么东西,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他可以代为跑腿。
调查结果引起该团党委的警觉。流动商贩为何会一直跟着部队?调查了解到,部队刚到达驻训地时,附近群众并不清楚部队行踪。但时间一长,见官兵每天在这一带训练,一些流动商贩便觉得这是难得的商机,开始“如影随形”跟着部队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要求,“结合任务和驻地社情、环境等情况,制定管理措施、严格纪律、严密组织警戒警卫,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团交班会上,党委一班人感到,地方群众的经商行为无可厚非,但部队各项工作保密性较强,加之野外驻训地安全管理难度大,流动商贩的出现,极易暴露部队的行踪和训练情况,存在失泄密风险,必须依法抓好日常管理,确保营区秩序正规。
该团成立检查组与周围商贩进行沟通,讲清部队的法规制度,让他们认识到擅入军事管理区,不仅会影响部队的训练秩序,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引导他们自觉远离驻训地。对驻地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该团刀口向内对问题进行反思整改,从提高驻训官兵保障工作质效做起。他们增加驻训地超市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最大限度满足官兵生活需要,组织炊事员培训,提高部队野战伙食保障质量,杜绝了官兵叫外卖等现象。
对驻训期间安全、保密等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后,该团依据条令规定制订《野外驻训安全管理规定》,明确野外驻训期间官兵的日常行为规范、对外交往中的保密规定,并严密组织警戒警卫,派出流动纠察哨对驻训地周围进行检查督导,实施动态监控,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利用政治教育日,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间保密教育、饮食安全教育,引导官兵严格遵守条令条例规定,增强安全观念,自觉规范驻训地生活秩序。
火箭军某团依法保护驻训地环境
生活垃圾不再随意丢弃
■郑 森 袁 康
“整理、清扫驻训地环境卫生,饮料瓶、旧纸箱打包运回营区,交由环保部门处理;泔水剩菜等送给驻地附近的老乡喂养牲畜……”近日,在火箭军某团野外驻训场,官兵们正利用训练间隙,对驻训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分类、打包。
根据外训时间较长的实情,该团今年注重教育引导官兵依法做好驻训地环境保护工作。这次驻训,各部队不让一片垃圾留在野外训练场,既保证了官兵身体健康,又维护了部队良好形象,保护了驻训地环境卫生。
该团领导介绍,团队常年担负野外通信组网任务,由于很多驻训地点偏僻崎岖、交通不便,生活垃圾处理成为官兵的头痛事。以往,个别官兵法规意识不强,生活垃圾随手丢弃,对驻训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个别官兵随意丢弃一些书刊资料、个人生活用品,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失泄密风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要求,“部(分)队离开野营地时,应当清扫驻地,掩埋临时挖掘的厕所、清除危险物品……”团队结合驻训实际,通过开展条令法规知识小讲堂,组织官兵学习《军队保密条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官兵纠正思想认识误区,牢固树立安全保密意识和环保理念。团里依法加强营区环境管理,制订下发《野外驻训“十不准”》《垃圾分类实施细则》等规范,建立“营连排班”四级责任体系,明确将环境卫生督查纳入基层风气监督员权责范围,贯穿野外驻训全程。各基层单位严格进行垃圾集中分类处理,区分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4种类别,与地方环卫部门取得联系,定期进行装载转运,形成自觉回收、科学分类、定期清运的环境保护模式。
经过教育引导、督导落实,不乱扔生活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已成为官兵驻训时的自觉行动。该团综合保障营营长王海峰说,这次野外驻训设置了多处垃圾分类回收点,较好纠治了乱扔生活垃圾的现象,官兵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