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波荡漾母亲河 富足美满黄河人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作者:白建平 等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0-07-16 16:04

绿波荡漾母亲河 富足美满黄河人

白建平 富丽娟 王慧 陈立庚 张聿修 齐浩男

编者按: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年过去了,千里草原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族人民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祖国北疆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守护好这一方碧绿、一份纯净、一片蔚蓝,已经成为草原儿女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人民网记者来到黄河和长城“握手”的地方,探访母亲河的绿波荡漾,讲述黄河人家富足美满的动人故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老牛湾村的一户农家乐院里,古朴的凉亭、特色的窑洞映入眼帘,背靠着风光旖旎的老牛湾,农家乐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店主李文清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批做农家乐的,到现在已经做了20多年,从过去出去给人打工到现在自己做老板,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如今一年的营业收入就是过去打工挣钱的20倍。

老牛湾位于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南依山西的偏关县,隔岸北望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的准格尔旗。黄河从这里流入山西,长城从这里穿过,这里有黄河和长城“握手”的奇观。

黄土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在这里互相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背靠着青山绿水,黄河岸边的村落焕发着新活力,黄河人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美满。

俯瞰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陈立庚 摄

绝美黄河大峡谷,源远流长“漫瀚调”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聚百川东行,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形成“S”形大弯。老牛湾又称“天下第一湾”,此处黄河两岸河道转折变换,沟谷深峻狭窄、河谷深切。“咱们的几字湾是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界的地方。”清水河县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史跃中从事地质研究多年。他告诉记者,壁立千仞的地貌源于地壳抬升后,水流沿着矿物质断裂的节理面(节理也称为裂隙,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下切而成。

站在崖边俯瞰老牛湾,明代古长城如同条巨龙穿行于群山之间,黄河与长城在此间“握手”。黄河大峡谷区域内文物古迹颇多,清代公主碑刻、明代长城、烽燧、敌楼都位于大峡谷东岸的老牛湾境内。

“从远处的烽火台和古长城一直绵延到黄河沿岸才真正‘握’上了手。”清水河县文旅局刘建国介绍道,长城不是一道简单的墙,而是由关隘、城堡烽火台,以及起接应保障作用的远方许多大小城池共同组成。老牛湾形成码头口岸后,此处也成为游客欣赏美景的打卡地。

老旧帆船讲述着“黄金水道”的艰辛与不易。陈立庚 摄

沿老牛湾顺流而下,“靠水吃水”的运河文化也随着社会的繁盛逐渐兴起。走进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景区静谧安宁的“中国传统村落”崔家寨,油坊、绳匠房、铁匠房等五行八坊一应俱全。

“崔家寨的形成是黄河被称为‘黄金水道’的一个历史缩影。”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政协科教文史委主任王建中表示。上个世纪中叶,黄河两岸交通不便,水路成了行商走货的首选。沿黄河顺势而下,内蒙古的皮毛、粮食可以运输到内地,内地的茶叶、甘草也可以逆黄河而上运抵内蒙古。王建中说,“崔家寨就是一个有河道管理性质的民间机构。”

游客打卡“崔家寨”。陈立庚 摄

黄河两岸经济活动的繁荣也孕育了融合、包容的黄河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传承人奇附林,将发祥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曲调传唱到蒙晋陕周边乃至全国的舞台。

“漫瀚调”也称“蒙汉调”,它是蒙汉两族音乐文化相融合形成的音乐种类。“漫瀚调”的形成发展与晋、陕汉族民间音乐和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相互交融有密切联系。其艺术风格兼具蒙、晋、陕三地民歌的特点,其文化内涵则承载了蒙、汉两个民族长期的交流历程,以及双方对于审美共性的汲取。

游客在体验崔家寨的织坊。陈立庚 摄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几十几个艄公来把船来搬?”奇附林老人现场演唱一曲《天下黄河》,低音浑厚、中音明亮、高音尖锐的曲风让现场听众啧啧称赞。

清初,准格尔旗开放鄂尔多斯“边境”,当地蒙古族人在晋陕农耕文化的影响下,以农为主、以牧为辅的地方文化悄然形成: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自然而巧妙地吸收、融合了府谷、河曲民歌的一些旋法、润腔,并配上陕北信天游、晋西北爬山歌式的歌词,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演唱。

如今老曲不仅有了新歌,68岁的奇附林老人也在徒弟的帮助下在网络直播间与粉丝互动。仅仅半年,他粉丝就达到了15万人。“前人流传下来的‘漫瀚调’有曲无词,所以在传承上歌词成了难点。”岳文祥是奇附林的大弟子,也是鄂尔多斯‘漫瀚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以前是山坡上唱,黄河拉船时唱,现在编了新曲、有了新词,传承得更广了。

集中连片治理,黄河在这里变绿

登高俯瞰老牛湾,一泻千里奔腾向前的黄河绕着准格尔大峡谷迂回徘徊,连续拐了两个相反方向的大转弯,营造了一方巧夺神工的太极圣境。在这里,头顶蓝天丽日,河谷两岸壁立万仞,河道中碧波万倾。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王慧 摄

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

曾经的黄河是“一碗水半碗沙”,而现在却是碧波如镜,宁静安然。多年来准格尔旗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治理水土流失,培育森林植被,从源头涵养水土,上下游兴建的库坝工程也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水利部、黄委会、黄河中游局、自治区水利厅、准格尔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准格尔旗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成功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砒砂岩沙棘减沙生态治理项目、沙棘减沙工程、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项目等水土保持治理项目。

截至2019年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累计保存面积4465.6平方公里,建设淤地坝800多座,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65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0%,入黄泥沙大幅度减少。泥沙拦起来,让山头绿起来,生态环境好起来,老百姓富起来。

如今的黄河水是绿的,两岸的植被也是绿意盎然。王慧 摄

黄河变绿,还源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项水利工程便是黄河中游第一座大型水利设施——万家寨水利枢纽。这是一座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其主体工程于1994年开工,1995年截流,1998年蓄水,2000年发电。依托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而形成的万家寨水库,又成就了引黄入晋工程,解决了山西太原、大同和朔州等晋北地区的“缺水之苦”。

“黄河水质变清澈,是由于1994年万家寨水库修建后,水流变缓,泥沙沉淀,使得黄河流经这一段时水变得清澈,尤其在夏天,这里碧波荡漾。”黄河水变清,高峡出平湖,这也给流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老牛湾村曾经荒山秃岭,地瘠人穷,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黄河变绿以后,风景美不胜收,当地旅游业开始发达起来,村民办起了农家乐,老牛湾村也成了清水河县最富有的村庄,贫困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史跃中告诉记者。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仅鄂尔多斯市煤炭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就分别占全国的1/6和1/3。

作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山西朔州“煤矿金三角”区域的重要企业,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准能集团拥有煤炭资源储量30.98亿吨,旗下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达69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炭生产企业,原煤日产量最高纪录达到14.35万吨。

这一区域,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准格尔矿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既有效开采“黑金”又保护乃至改善当地生态,是煤田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课题之一。多年来,准能集团始终坚持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探索煤炭企业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开展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节能环保工作,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绿色发展答卷。

倚靠“幸福河”,黄河人家拥抱新生活

“同志们加把劲呀,嘿嘿呦哇……”一声声船工号子在山间回响。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老赵,如今已经91岁高龄了。做了30多年的船工的他,回想起当年拉船情形感慨万千:“一个大船,长四丈二,宽两丈多,可以拉6万多斤货,我们从巴盟(巴彦淖尔市)临河出发,收上粮食再拉到包头,5个纤夫拉,需要拉一个月零三天。”

清水河县政府原调研员范治恒介绍,居住在黄河边的居民耕地面积少,靠种植没法生存,大部分的壮劳力从事拉船的工作,俗称“河路汉”。1964年,为了方便河运,这里修出了第一条800公里黄河运输航线。

从1964年修出的第一条航道到如今41.4公里的柏油公路,这条沿黄公路经历了5次修葺,随着公路的不断完善,交通方便给这里带来了发展旅游的新契机。

清水河县老牛湾村农家乐小院。王慧 摄

清水河县是呼和浩特市最南端的一个山城,位于晋蒙交界处,境内山势雄伟,地势十分险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连接大青山革命根据地与晋绥边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枢纽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鄂尔多斯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关的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王慧 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走进清水河县大口村老牛坡革命教育基地,身着红军服饰的鄂尔多斯东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关的党员们正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李毅说,“身临其境体验革命老区简朴的生活方式,才能从中查找自身不足,重新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以群众为中心,做一个好党员。”

2019年大口村利用红色资源,逐步建成以研学、实践、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年接待量有6000多人次,为大口村红色旅游市场增添了活力,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年,大口村正新建观景台、长城烽火台和游客住宿中心等项目,将更多元素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如今,“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清水河县的一张靓丽名片。王慧 摄

在河的对岸,万里黄河沿地势起伏进入鄂尔多斯段,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这里与陕西省府谷县相邻,与山西省河曲县隔河相望,是真正的“鸡鸣三省”之地。

“因为这里地势低,气温高,以种植棉花、大杏、瓜果等农作物为主,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没有销路,现在这里做起了旅游,游客多了,销路也就不愁了。”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龙口镇大口村监委会主任张三恩说。

黄河两岸,百姓倚靠在母亲河的臂弯中,依据当地实际,发展特色旅游,黄河大峡谷这个360°的大弯,不仅画出了独特的风光美景,也画出了旅游发展新路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