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董 佳
内容提要
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愈发明显和突出,使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原则方向,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深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愈发明显和突出,使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推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已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时代课题。
把握原则方向,使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立”起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加强对当代青年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努力给青年深刻的教育体验,给青年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青年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同时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方法手段,把互联网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
突出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育广大青年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教育引导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青年塑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方式。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文化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以单向、线性、延时传播为主的传统传播方式,正在向多维、立体、瞬时的新传播方式演变,这既为每个人自由获取信息、传播话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控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探索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化沉浸式交互性教育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办网上课堂、开展微课教育等,切实强化教育对象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
提高认识水平,增强教育实效。当前,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将信息网络当成日常教育的工具,而没有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我们必须提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把握“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到外的影响和改变: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研究受教育者思想、心理、情绪、行为取向,实现精确分析、精准投送、精细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依托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向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分布式学习娱乐环境,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交互动;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打造网上红色“超话”、红色朋友圈,构建融各方教育力量于一体的大教育格局……准确把握“微时代”脉搏,充分借助“微元素”优势,大胆尝试“微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加强组织领导,使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严”起来
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思想文化频繁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肩负起筑牢“网上长城”、打赢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的重要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把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挥棒”。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必须严格落实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责任,细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人员培训、资源共享、效果评估、服务保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落细落地。
加强治理监督是关键,守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安全门”。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强化网络监管力度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青年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监督格局。强化网络安全观,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强化阵地意识是重点,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防火墙”。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强化阵地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三尺讲台扩展到浩瀚无垠的网络世界之中,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并与其进行坚决斗争;定期梳理、科学分析、及时处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和风险点,更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努力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最大增量。
推进深度融合,使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活”起来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网络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应坚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同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工程化设计、体系化推进,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把握时、度、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建立“显”“隐”结合的网络教育体系。习主席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落实这一要求,就必须探索建立“显”“隐”结合的网络教育体系,既坚持旗帜鲜明的立场,理直气壮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讲好大道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明道、信道的政治引领功能,又注重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适应青年的思想行为新特点,善于运用视频、图片、动漫、网络游戏等技术载体丰富教育表达形式,使教育形式更为青年喜闻乐见,真正实现寓教于网、寓教于乐。
建立资源整合的平台融合体系。进入“互联网+”时代,海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超速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的融合,使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应探索建立具有强大信息聚合能力的“高维度”平台,实现各种资源在信息内容、工作渠道、传播载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时,坚持技术驱动型发展,超前谋划,加大投入,努力使平台建设与新技术发展相适应,建立一批形态多样、功能强大、灵活便捷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建立精准高效的信息反馈体系。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及时准确地把握受教育者的反馈信息,容易导致教育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的相关信息流动状况,找出青年受众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需求,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重点,实现精准施教、定向发力。在实践中,还可以区分对象、有的放矢,根据每个人的习惯和爱好、兴趣和需求开展分众化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如春风化雨,用科学理论滋润每一个青年的心田,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