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走进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轻柔的山风拂过脸庞,带来微微凉意,让人神清气爽。远处的拱顶大棚,排列整齐,连成一片。大棚内,圆柱形的菌袋,6个一串,像糖葫芦一般插满了大棚。现在,是木耳收获的淡季,菌袋上早已不见木耳的“踪迹”。但穿行其间,仍能嗅到木耳的香气。
当天上午,记者再次见到村民肖青松时,他正带着十几名村民在自家承包的地里加紧采摘地栽木耳,忙得不亦乐乎。
“我真的没想到还能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就像做梦一样。”回想起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家大棚时的情景,肖青松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总书记离开时,叮嘱我们要继续发展好木耳产业。有了总书记的勉励,我的干劲更足了。我一定要把木耳种植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拥有一辆小汽车”一直是肖青松心底深藏的秘密。“买车是我的梦想,不过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的,我得再加一把劲。等把这季地栽木耳采摘完,我还想利用一个多月的农闲时间外出学习,提升自己的木耳种植技术,在增产提质上下功夫,争取收益最大化。”谈及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肖青松信心满满。
他边说边和记者算了起来,“承包木耳大棚预计全年能有4万多元收入,今年2月我又承包了7亩地种植地栽木耳,到年底还有3万多元的毛利润,加上之前的存款,到明年初,我的‘汽车梦’就能实现了。”
村这头的肖青松靠种植木耳不仅脱了贫,而且正向着自己的“汽车梦”一步步靠近。而在村子那头,陈庆海也正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他要是年轻十几岁,就是现在大家口中的‘网红’了。”提起陈庆海,村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年轻时英俊潇洒的模样。
然而前几年,陈庆海却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他凭借外出务工脱了贫,去年为了增加收入,他还承包了2座大棚,加入到村上木耳种植的大军中。
家里的经济宽裕了,陈庆海也有了新的想法。“我平时最爱玩的就是抖音。”陈庆海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米村考察时提出,电商是大有可为的。所以,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能学习带货主播开直播呢?”
有想法就有行动。近一个月来,陈庆海积极和县招商局对接,学习如何直播。他笑着说:“我不仅要把木耳种好,还要帮助更多村民让木耳卖个好价钱。”依靠直播既能卖木耳赚钱还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陈庆海对自己未来的“直播路”充满了期待。
如今的金米村每天都会迎来一拨又一拨慕名而至的游客。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许多头脑灵活的村民瞅准了这一机遇,纷纷办起了农家乐、超市、小吃摊和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现在来我们村观光的游客多了起来,我就想干脆开个农家美食店吧。”今年32岁的脱贫群众金汉腾说干就干。很快,她就在自家门前办起了“金家美食”小吃店。“没想到,半天时间我做的3大盘糍粑全部卖完,一下子就赚了200多元。”提起开业当天的“盛况”,金汉腾笑得合不拢嘴。
此后,尝到甜头的金汉腾,又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从最初仅卖糍粑,到如今又增加了凉皮、凉粉、浆水鱼鱼等特色农家小吃。开业短短一个月,金汉腾就赚了2000多元。
“现在小吃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我合计着,等再过一段时间经营稳定了,就让外出务工的丈夫回来帮忙,扩大经营范围,办个农家乐。这样不仅能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我们一家老小也能团圆了。”想着很快一家人就能团聚,金汉腾心里美滋滋的。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金米村正向着小康梦一步步迈进。“现在村里变化越来越大了,不仅建起了木耳产业园,还修建了莲菜池、人工湖、河道休闲长廊、停车场。”金米村第一书记赖胜涛告诉记者,“如今,无论是群众还是村干部,大家都干劲十足,一心扑在产业发展上。”
据了解,金米村的发展规划已正式提上日程,这里将打造乡村旅游活村、木耳产业强村、林下经济富民“一主两优”产业发展的典范。
据赖胜涛介绍,近期,村上加快了推动“金米村”木耳品牌市场化进程,成立了木耳种植专班,建立了木耳产品专业营销团队,搭建了线上线下和机构营销渠道,努力实现木耳产业商品化。同时,全力加快林果产业培育,规划建设1000亩林果采摘园。此外,还与陕西林业集团、陕西有色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陕西银矿废弃矿山资源,进行矿山遗址公园开发,为金米村旅游产业开发注入新的元素和亮点。
“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殷殷嘱托,把金米村建设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的示范村,让村民都过上‘亮堂堂’的好日子。”赖胜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