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委员:加强对残疾人的应急避险管理与服务

来源:人民网作者:孝金波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0-05-28 09:38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受访者提供)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孝金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还有4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残联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残疾人权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又发现哪些需要改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接受采访时谈到,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应急避险管理与服务。

各级残联组织精准防疫 协调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

张海迪介绍,疫情发生之初,中国残联就要求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残联组织密切联系残疾人、了解残疾人基本状况的优势,根据残疾人生活生产实际情况,积极反映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协调解决残疾人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们还针对盲人、聋人、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及时编制视频、音频、手语、加配字幕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材料,为各类别困难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很多地方残联开通了残疾人心理援助热线、建立网上康复指导服务、特别是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指导,组织捐款捐物、推进落实各种费用减免和补贴等,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很多残疾人发扬自立自强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抗疫,守望相助,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武汉残疾人理发师宋忠桥不顾个人安危志愿为2400多位医护人员理发。据不完全统计,残疾人的感染率要远低于平均感染率。张海迪说:“尽管如此,还是有残疾人被感染,失去了生命。我感到深深痛惜。”

在疫情中残疾人面临获取信息困难、康复治疗中断等特殊困难和风险

张海迪说,在疫情中,残疾人面临的各种困难更大、风险更高。比如,如果不加配手语或字幕,有的听力语言残疾人就不能了解相关信息;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感染后就不能及时去就诊,特别是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等,就不能主动或准确表达他们自身的感染症状,如果监护人或者其他责任主体重视不够,就会延误受感染残疾人的救治时机。这些情况不仅威胁残疾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会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风险点。

再就是一些残疾人规律性康复治疗可能被中断。疫情发生后,因为康复机构停业,导致大部分残疾人不能接受康复治疗。在疫情初期,还有部分残疾人特别是精神残疾人反映无法及时获得日常用药。还有些残疾人不能得到适宜的照护。处于监护状态的精神残疾人,一旦照护工作不到位,就会出问题。

另外,残疾人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也面临很多困难,有的停工,有的减产。虽然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难题,但是残疾人的境遇更加困难。比如,在这次疫情发生后,几乎所有的盲人按摩诊所都停业了,许多残疾人的生计很艰难。她希望这些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

建议疫情防控中保护残疾人的权益 应急中心特别设立残疾人通道

张海迪说,“生命至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她在政协会议上就疫情防控中保护残疾人的权益提出建议:一、各级政府在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时,应将残疾人、儿童和老人等列为优先保护对象,确保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集中的单位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二、要确保残疾人可以无障碍获取信息。新闻发布会和电视网络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要加播字幕,尽可能加配手语,医院和集中隔离场所等要设置语音、字幕等信息提示装置。

三、各地建立应急中心时,要特别设立残疾人通道,配备手语翻译、康复专业人员、心理疏导专业人员和助残志愿者,配备残疾人经常使用的辅助器具、卫生用品和药品等物资,为残疾人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四、各种应急救护读本应加入残疾工作内容,向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工作者进行普及宣传,增强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能力。

建议加强对残疾人的应急避险管理与服务

张海迪认为,十分必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应急避险管理与服务。在保护残疾人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法律保障。国外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如日本制定实施了《灾害对策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规定了为老人、残疾人和婴幼儿等特殊群体提供防灾具体措施。当前相关部门正在推进制定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筑法》《电信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建议在其中明确残疾人等群体的紧急避险、防治防护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

确保残疾人及时获得自然灾害预警发布、救助等信息。相关部门作出的灾害信息预警发布、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要通过文字、声音、手语等信息无障碍方式及时发布;向手机等个人通讯终端设备推送警报信息时,要设置阅读反馈功能,没有及时收到阅读反馈时,要反复推送。

加强应急避险设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有关部门要制定无障碍应急疏散和紧急避险设施标准;公园绿地、防空洞、学校、体育场、展览馆等紧急避险场所,应急板房或帐篷、定制组装的医院等要保证无障碍化,并设置清晰易懂的无障碍标识,撤离通道、路线的信息与标志要采取声、光等方式处理,以便残疾人、儿童、老年人、伤病人员等识别;宾馆、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要加强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无障碍通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设置应急避险露台、逃生楼梯或螺旋坡道,便于紧急状态下使用;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研发并推广应用协助残疾人、老年人紧急逃生的建筑设施和辅助用品;在建筑中广泛应用感应推拉门、感应灯、感应卫生洁具等各种感应设施,以减少接触传染。

提升残疾人应急避险服务和救助水平。要对应急救助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其无障碍意识和救助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残疾人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研究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等群体的应急疏散需求,建立专项辅助制度;编写各种安全教育读本,强化公众特别是残疾人的危机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

张海迪介绍,下一阶段残联将继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大数据的科学研究与分析,拓展互联网+助残服务。推动大数据与残疾人事业深度融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有序做好对残疾人的服务和保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