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沙子呷——
矢志创新筑“剑巢”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通讯员 张佳璐 方 雷
沙子呷在施工现场。方雷 摄
初夏时节,大山腹地,云遮雾绕。
深夜,岩层深处机械轰鸣,一派火热场景:火箭军某工程旅担负的国防阵地工程进入全线突击攻坚阶段,官兵在营长沙子呷指挥协调下分散在数个作业面,紧张有序施工作业。
“报告,出现破碎岩!”突然,凿岩台车操作手、四级军士长何三中紧急报告。
“破碎岩”预示着可能伴随塌方危险。面对不期而遇的“拦路虎”,沙子呷打着手电仔细查看作业面的裂岩,当即决定连夜开会,分析岩层走势,制订解决方案。经过商讨,他们决定创新采用“三喷两挂、突击支护”的办法,成功突破危险段。
“唯有创新才能破解难题。”南征北战与岩石打了18年交道的沙子呷,经历的施工困难不计其数,每次都能在创新突破中解决难题。
不久前,某工程开工后,接连遇到施工穿插难度大、钻爆效果把控难等技术难题。沙子呷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创新优化配置专业施工梯队和主战装备,接连攻克难关,还创造了月掘进施工新纪录。
“由‘人力攻坚’转向‘科技会战’,是新时代工兵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些年,随着任务频度加快、强度加大,国防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是沙子呷思考最多的问题。
任营长以来,沙子呷坚持“科技引领、全员创新”理念,结合任务开展“百日强能”等群众性科技练兵活动,培养出100多名“基层创客”,编写出《施工技术手册》,牵头研发的滑移式混凝土分浆器、钻爆药量控制系统等10多项创新成果在施工中发挥显著作用。
“我们必须借助科技力量,为国防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按下‘快进键’。”今年两会,沙子呷将提交一份关于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国防施工提质增效的建议。
采访手记
■王卫东
从炮火硝烟的战场到机械轰鸣的工地,从冲锋陷阵的“钢铁勇士”到扎根深山的“大国工匠”,火箭军工程部队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采访沙子呷,记者明显感受到他时刻瞄准科技前沿、抢占创新高地的使命感与紧迫感。
喜看强军春潮涌,心向九天筑“剑巢”。新形势下,如何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不断提高国防工程施工质效,沙子呷和他的战友们用行动给出答案:始终坚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瞄准前沿不断创新,助力工兵穿越群山坚岩永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