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 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罗旭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05-18 09:2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迎两会特稿】

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 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

——代表委员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光明日报记者 罗旭

2020年,注定会在14亿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中留下深刻一笔。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成功实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大逆转。与此同时,“胖五”家庭迎新、北斗珠峰“首秀”、5G商用加速……各领域创新发展捷报频传。

全球疫情肆虐、贸易受阻、经济停滞,中国在惊涛骇浪中持续逆势奋进,原因何在?

“无他,一是‘中国之制’的显著优势,二是‘中国之治’的坚强有力。”中央党校原教育长罗宗毅委员如是说。

潮起潮涌,奔腾向海。

历史必将告诉未来,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心之源,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之制”从何处来

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宣布,榆林沙漠化土地管理率达到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将很快从陕西版图中“消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伟大实践,更是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型范例。”陕西省榆林市市长李春临代表说。

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罗宗毅委员强调:“正是因为有这个显著优势,中国才能成功破解许多发展中国家难以破解的难题,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在新时代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取得历史性成就。”

2019年10月,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答案都写在了全会决定中。”罗宗毅委员说,“全会通过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和坚持完善的梳理总结,全面阐释了‘中国之制’的优势所在。”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委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决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并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张树华委员说,“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中国之治”为谁而治

2020年4月的一个春日,风和日丽。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阿巴斯满面笑容,在粉刷一新的墙边撒下一把花种。住上了新居,有了稳定的收入,阿巴斯的幸福生活正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这份幸福生活,其实来之不易。新疆阿克苏地区属于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14.2%。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党委政府合力摘“穷帽”拔“穷根”,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终于在2019年年底实现全地区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世所罕见的奇迹。更让全世界为之赞叹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征程万里,初心不忘。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黄庆学代表说,中国共产党90多年栉风沐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放眼中国大地,普通农民、修脚女工能参与国家根本大法的修订,乡村教师、快递小哥等能涉足国家大计的共商;异地高考破冰、户籍改革填平城乡鸿沟;各项保障制度接连并轨,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较好保障……“中国之治”大潮奔涌,每一朵浪花都映射着“为民”的初心。

而人民需求,永远是“中国之治”前行的“动力引擎”。

近年来,“中国之治”在波澜壮阔中持续谱写“为民”华章。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遨苍穹、港珠澳大桥跨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全面决胜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9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这些辉煌成就昭示生机勃勃的‘中国之治’,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河北省廊坊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方金华代表说。

制胜底气源自何方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我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之所以能够有力推进,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代表说,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全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挑战。

从日出到日落,中国的一天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与机遇?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有4万余名婴儿出生、约两万户新企业诞生、新增3.7万多个就业岗位、112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4.1亿元进出口贸易额……奋进中的中国,变化惊人,活力喜人。

“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张树华委员说。

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6.94亿人,已占到网民整体数量的76.8%。前沿科技、信息手段正在更多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到今日中国的国家治理当中。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跃升至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

中国“软实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行的铿锵足音:在北京,不动产抵押贷款可在银行窗口“一站式”办理;在深圳,已实现企业营业执照“秒批”;在长三角,“毗邻党建”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社会协同联动发展……“中国之治”的成功实践,不仅已栽出“盆景”、育出“苗圃”,而且正在大面积造出“森林”。

时代正见证,历史将铭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之制’不动摇,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不断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必将持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罗宗毅委员说。

中国,定会赢在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