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路带来的发展之变
今年50岁的闵先翠,曾经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生病的丈夫需要长期吃药维持,唯一的儿子在乡里上高中。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原本有残疾的闵先翠就在家附近的厂子干些手工活,挣点小钱维持家用。医疗、教育花费是大头,日子过得紧巴。2015年,她家被列入贫困户。
闵先翠的老房子在村里的山上,2016年因危房改造,享受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带来的优惠,她家搬到了环境优美的泉水河边。
采访中,笔者让闵先翠讲讲脱贫感受,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张嘴都是直白话:“以前我在村子里时间少,也不知道享受了哪些具体扶贫政策。我只知道水泥路修通后,现在每天进出村里的小轿车、大货车就从没断过。”
闵先翠的大实话说出了这几年来泉水村的变化,美丽腻人的自然环境,引来了无数自驾游客;香甜可口的泉水柚子,源源不断的运往外地。这一进一出的背后,关键是进村的水泥路修通了。
三面环山的泉水村,连接外村的唯一一条公路修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路面坑坑洼洼,最窄处不到4米,遇到两车相遇时只能相互退让。路,一直是泉水村发展的瓶颈。在乡村旅游、泉水蜜柚慢慢形成规模后,该军分区又联合帮扶单位打响了扶贫攻坚第三场战役:修路。
对于村里修路,70岁的贫困户赵永化刚开始并不“买账”。原本已经住进了异地扶贫搬迁为其盖的新房里,在得知村里要在房前修一条水泥路后,老人连夜搬回了以前的老房子里,因为他觉得几届村委班子都没有修通的路,这时候也不可能修通。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军分区拿出100万元作为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道路建设。然而,对于年久失修的泉水村公路来说,这点钱也是杯水车薪。军地帮扶单位一起想法设法筹措经费1100余万元,专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军分区领导协调地方借力乡村路网提档升级的政策,将泉水村作为全区第一个农村路网改造试点村,进行政策性扶持。
资金到位,修路工人进驻,村里忙得热火朝天。眼见着修路是动了真格,村民们便纷纷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贫困户罗家主动让出了自家的果园用于拓宽路基;赵家主动参加修路施工;李家把自己的院子腾出来作为施工场地……不到半年,泉水村连接外村的公路全部硬化、刷黑,路基由原来的不到4米宽拓展到9米。帮扶单位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对公路沿线6座桥梁进行了美化设计。公路通车那天,贫困户自发走出家门敲锣打鼓庆祝通车仪式,一些村民更是像过年一样买来鞭炮庆祝。
为达到旅游乡村公路标准,进出泉水村的公路修好后,军分区组织官兵职工和民兵,在公路两旁种植景观树。
“村里的路修好了,柑橘种植产业发展起来了,生态环境美化了,泉水村的人气越来越旺了。”军分区副司令员柯尊斌介绍道,泉水村帮扶单位趁热打铁,帮助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聘请三峡大学旅游学院阚如良教授帮助设计泉水村旅游发展规划;每年柚子和柑橘成熟季节,军分区会同帮扶单位在村里组织蜜柚采摘节活动,邀请旅行社组织游客进村开展乡村一日游、走进贫困户果园开展柚子采摘等活动。
蜜柚采摘节期间,游客进果园采摘柚子。
扶贫工作队在泉水村组织开展蜜柚采摘节活动,邀请旅行社组织游客进村品尝柚子。
如今,修通一段路给泉水村带来了发展之变。5年前,三分之一的年轻人靠外出务工为生;现在,大家纷纷回到村里搞起种植和乡村旅游。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成为带动村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去年底,泉水村人均收入超多了1.5万元,全村400多户、1600多人全部过上了幸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