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让水淹地变身“聚宝盆”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强 周军升 周 远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0-04-19 03:04

中部战区陆军某预备役师定点帮扶平山县大米峪村

“土专家”让水淹地变身“聚宝盆”

■刘 强 周军升 解放军报记者 周 远

机器轰鸣耕作,农民辛劳播种……4月上旬,河北省平山县大米峪村,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很难想象,眼前这片开阔肥沃的土地,原本是村里荒废多年的水淹地。

大米峪村地处太行山区,是移民搬迁村。自明代以来,这里一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村名中含的“米”字,就是这个村自古丰产米的印记。1958年,由于岗南水库水源保护需要,村民从富饶的鱼米之乡搬到土地贫瘠的秃岭上。因土地贫瘠产出效益少,囤满仓丰的生活成了回忆。

后来,村民在低洼地带开垦出一片口粮田,种过玉米、小麦、稻谷等多种农作物。每到收获之时,遇上汛期水库开闸泄洪,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打水漂”。这片土地慢慢被荒废闲置,人们为了谋求生计纷纷外出打工。

几年前,中部战区陆军某预备役师开始定点帮扶大米峪村,如何让村民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成为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该师扶贫牵头科室负责人、政治部秘群科科长刘洋第一次进村调研,就直奔杂草丛生的水淹地。当他用手指抠开干裂的土层、看到黑色的土壤后,就暗下决心:这片土地这么肥沃,一定要想办法帮村民利用好。

从此,刘洋便成了村里的“常客”,当起了农业“土专家”。看大米峪村的地形,查平山县的气候,找汛期间隔的规律,请教农科专家寻求技术支持……一段时间下来,刘洋记录下厚厚一大本笔记,经反复研究论证后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回转利用水淹地种植油葵。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村委会沟通后向师党委汇报:河北省汛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油葵在5℃气温条件下即可种植,生长周期3个月左右,汛期间隔种植油葵可行。

刘洋的想法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村里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他列席会议并作了详细介绍,不少村民代表听了后很惊讶,觉得眼前这位军官有“两把刷子”,“利用水淹地种植油葵”的方案获得全票通过。在村里种了一辈子田的张雪强老人感慨道:“三年学个手艺人,一辈子学不会个庄户人。刘科长为咱村脱贫致富可下了苦功夫!”

如今,这250亩水淹地被重新利用,成为该村的绿色农产品种植示范田,采取部队帮扶、集体经营、分片管理的方式运营,收获后利润分配到户。村委会还给水淹地购买了保险,旱涝保收让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采访中,正在种植油葵的村民王文立告诉记者:“翻田耕地、购买种子都是部队官兵帮扶的,咱百姓不用花钱就能从中受益,真心感谢亲人解放军!”

该村会计刘泽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油葵亩产按250公斤计算,每户预计能增收2000余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春雨过后,村民们翻地、播种,铆足干劲抢春时。望着眼前的农忙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海林感慨地说:“一个致富‘金点子’招来一个‘聚宝盆’,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是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