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十年中的北京故事:除了“瓜珍切”还是“瓜珍切”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放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4-15 00:48

玉树地震十周年

“除了‘瓜珍切’还是‘瓜珍切’”

——玉树十年中的北京故事

新华社记者李放

十年前,一场惨烈的地震,给玉树藏族自治州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拉开了北京市全面对口支援玉树的序幕。

十年后,玉树涅槃重生,一个即将全面脱贫的玉树出现在世人面前。

十年间,北京和玉树这个远在青藏高原的小城紧紧联系在一起。

玉树,涅槃重生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当年6月,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成立,时任总指挥张光连说:“当时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把这些房子重新建起来,更是要以此为契机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北京市承担了玉树市隆宝镇、哈秀乡的整体重建,以及玉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玉树市新寨村的整体打造工程,涉及城乡居民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谐家园、特色产业、生态环境6大类114个项目。

十年来,北京市投入对口支援资金约3.68亿元,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帐篷工程等各类项目15个,解决了2484户贫困户、7860人的住房问题;围绕打造“智慧城市”的目标,累计投入4000万元实施玉树市城市管理服务指挥调度平台项目,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城市日常运维和管理;累计投入资金13.9亿元实施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8个,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如今,站在玉树市当代山观景平台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具藏族风格和现代韵味的高原城市图景,玉树涅槃重生……

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曾在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担任指挥的王都伟说,医疗和教育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主要工作之一。

十年间,北京先后派出四批援青医疗干部人才来到玉树。从2016年8月第三批援青团队开始,北京更是专门派出由1名州人民医院挂职院长、1名州卫健委挂职副主任和5名医生组成的援青医疗队,正式开始组团医疗帮扶的历程。

2017年3月,玉树州人民医院组建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0至1岁住院婴幼儿的死亡率从原来的13.6%下降到3.47%;2018年8月29日,玉树州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现场评审,成为全州首家三级综合医院……

第四批北京援青医疗团队领队、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郭勇说,北京的医疗援助不仅是专业上的,还涉及医院的管理、教学、运营等方方面面,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实践让玉树的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如果说北京在医疗援青领域是“引进去”,那么在教育援青领域则主打“接出来”。2015年,玉树州初中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州内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在北京的支持下,玉树州决定每年送出去1000名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我们把这项工作称为‘异地办班’。”第四批北京援青教育团队领队、玉树州八一职校校长刘建新说,2015年起,北京每年从对口支援资金中拿出3780万元用于“异地办班”高中生食宿、往返交通、体检、保险等费用,人均年支出费用两万元。

组建龙头企业,布局全产业链

第四批北京援青团队领队、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袁浩宗说,玉树有着资源丰富的畜牧业和旅游业,但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基础薄弱,而这正是北京对口支援的发力点。“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让当地群众实现可持续增收。”

从投入8000多万元支持玉树市巴塘牦牛奶酪加工基地等90家农牧企业扩大规模到安排农牧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农牧合作社发展,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从利用玉树州农产品地理标志“玉树牦牛”“玉树黑青稞”“扎什加羊”的优势资源,布局三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到实施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从组织当地龙头企业参加北京农业嘉年华到在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设立固定展区……

十年来,在北京大力支援下,玉树农畜产品加工业形成了以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特色农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玉树农牧业品牌体系。

“十年前援建时什么都不知道,只说是来给我们盖房、修路、看病的。如今路修好了、房子盖好了,生病了有北京的专家看病,娃娃也交给北京的老师们来教,我想表达的除了‘瓜珍切’(藏语‘谢谢’)还是‘瓜珍切’。”58岁的阿妈美加说。

十年弹指一挥间。袁浩宗说,十年来北京市对口支援玉树工作经历了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三个阶段,随着玉树州今年即将全面脱贫摘帽,北京市将在新的起点上开展新一轮援青工作。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