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时节,鸟语花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民政部近日发布通知,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近年来,各地不遗余力推动清明节移风易俗,从减少烟花爆竹燃放到倡导鲜花祭扫,再到倡导网络祭扫,烟熏、火燎、爆竹声不再是人们对清明节的期待方式,绿色、健康、安全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广网络“云祭扫”可谓正当其时。同时,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让清明祭扫更加文明,两微一端、H5作品等形式创新,让清明追思变得更加温馨、更加方便、更有意义。
当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城市活力逐渐恢复。我们可以有谨慎的乐观,但绝不可掉以轻心。越是关键时刻,慎终如始方显可贵。对于我们来说,减少聚集就是减少风险,坚持清明节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生命诚可贵”,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是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疫情之下,无数“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奔赴在抗疫一线,战斗在病区、医院,与生命赛跑,与时间赛跑,用生命书写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通过网络寄托哀思,倡导网络“云祭扫”,是对生命的伟大敬畏,也是对“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最好呵护。
清明节,是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和追忆,连接生者与逝者的是真情和思念,而不一定是固定的场合和仪式。清明节前夕,一些红色景区举办了“代为祭扫”等活动,一些网站开设“清明祭英烈”“清明祭先人”等专栏,开通网上祭扫留言通道,市民可在网上献花和留言。网络祭扫让公众通过网络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表达对革命先辈和先人的缅怀,从而达到缅怀先烈、祭奠先人,慎终追远、传承精神的良好效果。清明网络祭扫,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形式背后的浓浓真情。
往者不可追,未来犹可期。生者安康就是对先人最好的祭奠。清明时节,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虔诚的心,通过网络“云祭扫”,朗诵一首诗歌、写下一段寄语、献上一束鲜花,用最美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哀思过后,毅然前行,善待身边人,过好每一天,让生命不留遗憾,让爱绵延不绝,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