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备区协调驻渝部队实施精准扶贫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罗 爽 左庆莹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3-25 09:50

攥指成拳,汇集优势兵力精准出击

——重庆警备区协调驻渝部队实施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

■罗 爽 中国国防报记者 左庆莹

如何让“1+1”的效果大于2?

把脉问诊,从“自行出击”到“集团作战”

都说知音难觅,但对于陆军某部的谢干事来说,一次军地联席会上,就让他找到了那个身穿不同颜色迷彩服的“另一个我”。

事情还要从2017年地方组织双拥业务培训说起,与会人员畅聊各自单位开展的扶贫工作,谢干事叫苦不迭:“一年忙到头却看不见啥效果!我们是技术型单位,平日与地方接触较少,扶贫对象需要啥,需要什么样的致富门路,我们真是摸不着庙门!”

坐在一旁的空军某部王干事听了心有戚戚,“作为改革调整后新组建成立的单位,许多工作人员都是从其它地方而来,既不熟悉重庆的社会情况,更不了解具体的扶贫状况,开展扶贫工作并非易事。”

“没有统筹,内容标准不一、工作随意性大,何谈‘精准’?” 重庆警备区司令员韩志凯告诉记者,总结分析这些年驻渝部队扶贫帮困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感到急需改变此前驻军部队各自为战、分头援建、项目重叠的旧扶贫帮困模式,发挥省军区系统桥梁纽带作用,牵头协调驻军部队,统筹整合各方面要素,凝聚起驻渝部队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在联合作战中增强脱贫攻坚的综合效益。

“联合作战先要联‘中军帐’。”2018年初,驻渝部队第一次召开扶贫工作联席会议时,警备区政委刘伟提出,成立由警备区司令员和政委挂帅、驻渝部队独立旅以上单位领导组成的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常设办公室,负责驻渝部队参与支援脱贫攻坚日常事务,与全市总体筹划对接好,下好“一盘棋”!

随即,一个个统揽驻渝部队扶贫工作的文件相继出台、活动接连开展:经与地方扶贫部门3次实地察看,确定扶贫工作集中火力聚焦在南腰界革命老区,同时建立工作研究、形势分析、情况通报、检查督导等4项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拟制下发《驻渝部队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等5份文件,做到始终有方向、有标准、有规划,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任接着一任干;驻渝部队各单位领导先后20余次现地调研,压实帮扶责任;在定期检查通报任务进展情况的基础上,领导小组还细化了脱贫攻坚督察考评标准,采取不打招呼相互抽检的方式,确保各环节工作始终瞄着脱贫目标用劲,做到不脱“帽子”不撒手、不达小康不收兵。

翻开《驻渝部队参与精准脱贫工作计划》,每项任务的目标要求、责任主体、工作时限、保障措施等具体明细全部拉单列表一目了然。“一个村有一张帮扶计划,一个单位有一本帮扶台账。”手握脱贫路线图,陆军某预备役师政治部主任李秀仪对本单位结对的15户乡亲脱贫致富很有信心,“联合行动、分工明确、任务到人、战法得当,一定能帮他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地方领导看来,驻军部队联合出击更是事半功倍之举。“现在有了警备区牵头协调,信息渠道、资金渠道、检查渠道统一归口,省时省力简洁高效。”重庆市扶贫办信息处处长田茂慧表示。

手握“指挥棒”如何奏好“交响乐”?

对症下药,从“七手八脚”到“各展所长”

闹溪村位于南腰界镇南部,因自然风光较好,素有“南门第一村”的美誉,但因其交通基础较差、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群众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致使这里一度陷入“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窘境。

“其实这些年许多社会力量也给予帮扶,但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各出各的拳,最终往往事倍功半。” 2017年底,驻渝部队委托酉阳县人武部成立扶贫工作队进驻南腰界镇,在第一次院坝会上,南腰界镇镇长朱杰如是说。

“脱贫攻坚就像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卡壳,必须一气呵成!”得知此情况的重庆警备区领导随即给工作队指明进攻的方向。

为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扶贫工作队连续30多天访贫问苦,与当地政府一起撰写《精准脱贫三年规划》,决定以闹溪村为样本,各个重难点问题集中击破,描绘出一张精准脱贫路线图:援建改造村组公路、村级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协调解决饮水工程立项,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养殖、种植等产业,同时推进、一体联动。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初来闹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酉阳县人武部职工黄登峰发现,23.5%的建卡贫困户家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病致贫情况。根据任务分工,陆军军医大学决定投入150余万元援建村卫生室,仅用时4个月就建成670多平方米的重庆市首个村级卫生室示范项目。扶上马,送一程,为做好卫生室的人才培养工作,大学还定期免费培训乡村医生,开展义务巡诊治疗活动。截至目前,这个村卫生室累计治疗3000余人次、住院330余人次,基本解决渝黔2地4县8村3万余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与此同时,陆军勤务学院也于任务分配的时间节点来到南腰界,出资出技术援建人畜饮水配套项目,铺设共计30余公里饮水管至每家每户,确保闹溪村、大坝村、龙溪村的7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

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了,产业扶贫也紧跟步伐开花结果。在酉阳县人武部“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扶贫方略指导下,村民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功建设茶叶种植、土鸡养殖、黑山羊养殖“三大基地”,吸纳350户贫困户入社参股,有力带动附近农户养殖、牧草种植、肥料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去年,驻军某部还捐赠产业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规划用于农业发展。

项目扶贫、技术扶贫、资金扶贫、教育扶贫……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参与此项工作的各方都有了满满的收获感。2018年底统计数据出炉:南腰界镇3年来已实施通信塔、饮水池、垃圾池、村部改造等建设项目30多个,完善4所学校硬软件建设,投入200余万元打造红军文化广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传播文明新风。截至目前,全镇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今年1月,南腰界镇通过国家第三方评审机构验收,成功脱贫摘帽!

面对这样的数据,连续5年参与驻地脱贫攻坚工作的武警重庆总队干部孙伟感慨不已:“统筹干好各自的老本行,在擅长的领域集中发力,才能奏响这支脱贫攻坚‘交响乐’!”

疫情之下如何做到“攻守”兼备?

持续滴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春季是南腰界镇茶叶丰收时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运往实体店的销售渠道受阻,茶农邓伟却并不着急,“好在驻村工作队有远见,早建立起电商销售渠道,我们不用为销路发愁了。”

2018年年底,当闹溪村许多村民还沉浸在本村率先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时,村主任秦红强就一脸凝重地找到县人武部驻村工作队,道出他的焦虑:“黄队长,村里贫困户都脱贫了,但我还是担心,工作队撤退后,会不会再度返贫?”

秦红强的担心不无道理:靠天吃饭的农业产业,遇上荒时暴月怎么办;有的村民现在刚脱贫,但马上面对孩子升学、支出增大的压力;有的村民得了慢性病,劳动力下降后可能导致返贫……考虑到返贫风险,去年初,军地领导专赴南腰界镇召开协调推进会,与会人员一致感到:脱贫攻坚走到“最后一公里”,也进入“最难一公里”,攻上了山头必须要守得住阵地!

“摘帽不摘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防止返贫现象发生。”重庆警备区政治工作局领导介绍,他们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巩固脱贫成果。

——把村党支部建设作为脱贫巩固的核心。警备区探索“支部扶贫理思路、军地联动建班子、党员互助结对子、互帮互学强素质”的党建扶贫新路。与此同时,在南腰界镇担负扶贫任务的县人武部职工吴奇峰,带领南界村党支部摸索出强化党员带头意识的“五个一遍”做法:扶贫政策宣讲一遍、红色遗址瞻仰一遍、支委对照引领脱贫检讨反思一遍、种养殖技术先学一遍、党员带领群众脱贫承诺一遍。如今,带头致富已成为村里30余名党员的共识和行动。

——把特色品牌作为脱贫巩固的支柱。几年来,南腰界镇因地制宜在南界村打造富硒有机稻米示范基地,共带动附近45户贫困户增收。警备区驻村工作队乘势抓产业发展、创品牌效益,先后注册“南腰界大米”“南腰界贡菊”等农产品品牌,在电商平台开辟“酉好货”商铺,上架的农特产品销往27个省份,2019年销售额近百万元,有效扶持了5家农村合作社及200余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把新型农民培育作为脱贫巩固的重点。去年开始,坚持“无产业就外出就业”原则,积极引导南腰界镇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针对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县人武部多次聘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当下,进入复工复产关口,县人武部与县人力资源局、扶贫办一道,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截至目前,收集梳理20多个工种200多条就业信息提供给村民,帮助40余人外出务工,使他们通过自力更生端上了稳定脱贫的“金饭碗”。

“子弟兵帮衬贫困户,当年的红军回来了!”采访期间,记者在人武部驻村工作队偶遇村民秦义兵。县人武部为降低疫情影响,专门派民兵运输队为他送来化肥、种子等物品。南腰界镇革命老区的脱贫之路,既是传承当年红军长征精神的结果,更是军地双方、驻军单位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做出的新作为。如今,老区人民不仅真要和穷日子说再见了,等待他们的一定还有更加幸福的明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