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盛华:我是个医生,来了就是要救人的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马嘉隆 朱霄雄责任编辑:安思翰
2020-03-23 09:37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今年51岁的主任医师盛华,是年龄最大、职称最高的一位管床医生。他和科里的年轻大夫一样管着6张床位,一样的排着“红区”“绿区”的值班,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不能比年轻人干得差,得作好他们的表率。”随后,他又笑着补充,“不然回去以后就不好管他们了。”

2月17日,军队增派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又一批医护人员抵达武汉,51岁的盛华,是其中一支医疗分队的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

一、干回管床医生,医生的职责没有变

盛华在查看患者CT片。

来的时候,盛华不知道自己会被安排到哪个岗位,只知道,“我是个医生,来了肯定是要救人的。”根据医院的统一计划,盛华被分到了感染一科。科主任曾力在电话里和他说:“老盛,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可能要写病历。”盛华明白,这是让他去一线当管床医生,当即回答:“没问题,虽然我好久没写过病历了,但基础还是有的。”

对于盛华来说,上一次从头到尾的记一本病历,还是十几年前的事儿。不过,写病历的“手艺”始终没丢了。这一次,从科主任变成了管床医生,五十多岁的“老”军医和三十多岁的同事一起管床,盛华没有迟疑,迅速完成角色转变。

在光谷一线战斗的日日夜夜,盛华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每一个细节,综合研判每一次处置。从记录既往病史一直到出院总结,病历本上的一行行字,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二、和患者“心心相印”,不抛弃不放弃

盛华在和患者交流。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观察患者情况。

除了个性化治疗,盛华一如既往地和患者“心心相印,心息相通”。第一次查房时,他发现有一位80岁的老奶奶情绪低落。原来,这位老人发热后,儿子和儿媳也陆续发热,她怕是自己传染给家人,她既焦虑也有些委屈,担心回家后没法向家人交代。

盛华得知后,和她解释:“这个病潜伏期长,您的抵抗力弱,所以才最先出现症状。”老人的口音很重,盛华在隔壁床患者的帮助下和她聊了很久,老人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下来。老人出院时,盛华又专门给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分别打电话过去说明情况。现在,一家三口都已经核酸转阴,相继康复。有人觉得盛华多管闲事,盛华却觉得很正常,“家人受委屈了,自己当然要帮忙。”

作为临床一线年龄最大、技术最稳的管床医生,盛华责无旁贷地担起了最难的任务。2月24日,科里收治了一位100岁的患者。“患者无法语言,咳得很厉害,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阿尔兹海默症,血压不稳,血氧也很低。”

对于这位百岁老人,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该把老人安排给哪位医生?盛华主动担起这个担子,在老人的病历本上慎重地写下了第一笔。

和老人沟通困难,盛华只能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去摸索,再根据化验结果随时调整治疗。一段时间后,老人的病情有所缓解,并顺利出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