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宋立强,记者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爱的人,热爱每一天的战斗,关爱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珍爱奋斗之后的每一点美好。“兵者、医者、师者”恰如“品”字三足,在他身上鼎立起一个纯粹的灵魂,汇聚成一道爱的光芒。
3月10日,宋立强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高辉 摄)
这是一名医者救死扶伤的“天命”——
3月10日凌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驻地,宋立强快速敲击着键盘。《现有条件下救治过程的不足和思考》一文如涓涓细流从他脑中缓缓而出,不断闪现在电脑屏幕上。
出征武汉以来,他一边争分夺秒救治病患,一边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制定规范、讨论病例、撰写共识,不断摸索总结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方案。
这一天,是这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的50岁生日。同为军医的妻子李妍发来祝福短信,宋立强有些动容:“五十知天命。救死扶伤就是我的天命。”
在火神山医院,宋立强常对患者说的一句话是:“加我微信,今后随时可以找到我。”听到这句话,许多原本焦虑的患者放心转出了重症监护室,离出院康复又近了一步。
对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提供实时指导,其实是宋立强多年来的工作常态。下班之后,有病人来电咨询求助,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
如此“公私不分”,妻子早已习惯,“宋立强的热情和能量,几乎都用在病人、学生和战友身上了。有时出院的患者又遇到病情波动,一问就是半个小时放不下电话。可给我打电话说事情时,三五句说完就挂。或许,因为两人都是医生的缘故。”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病房。(高辉 摄)
一踏进病房,宋立强就会回想起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味道——母亲身上来苏水消毒液的气味,“闻着就让人感到安心和踏实。”
宋立强的母亲曾是一名职工医院的妇儿科医生。因为家住单位家属院,半夜,病人家属敲门敲窗,母亲急忙披衣起身就走;中午,有人登门求救,母亲放下没有吃完的饭碗,抽身便去;有时忙不过来,母亲还会带着年幼的宋立强去医院值夜班。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宋立强走上了从医之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他心中是如此朴素而坚韧。
宋立强为病人实施个体化治疗。(高辉 摄)
医者有仁心,医术是仁术。经过宋立强和团队分工协作,精确诊断,精准施治,许多重症和危重症病人转危为安。为了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宋立强不断跟踪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采取个体化呼吸支持方式、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和全身精细管理。
“把能救的病人都救过来,让我们对家属没有遗憾!”宋立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一种深度的幸福感,它会由内而外,日益持久,不像浅表的快乐只会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