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为什么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信心?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作者:梁瑜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3-07 12:04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场大战都必须打赢。种种迹象表明,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不可避免地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也给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来不小压力。当此之时,我们更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有的放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心来自于靓丽的脱贫“成绩单”。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6%,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近日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用一项项沉甸甸的数据展示了脱贫攻坚的突出成效。

虽然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看到各地的脱贫攻坚工作没有止步,而是正在扎实推进。国务院扶贫办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继去年底西藏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外,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陕西等8个省市的所有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此外,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1%的7个省份,包括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受此次疫情影响均较轻。因此,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不会改变脱贫总体进程。

信心更来自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复。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陆续出台针对性举措,解决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业受困、扶贫项目延迟等问题,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努力完成既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受疫情影响,一些农村封村、封路、不允许出入,有务工意愿的农民工无法外出,短期面临失业风险。因此,不少贫困地区有序组织本地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增设公益岗位,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找饭碗、造饭碗。比如,重庆已发布23条政策,包括适度开发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等,确保“战疫”和“战贫”两不误。

疫情初期,由于各地实施严格的交通控制,农产品运销面临巨大挑战,造成滞销难题。为此,很多地方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如江苏省泗阳县发出“公益助农”行动倡议,发动各大媒体、各种媒介帮助销售农产品,仅全县城区居民每天线上购买的蔬菜就接近3万公斤。

脱贫攻坚离不开金融支持。为解决好贫困地区资金难题,日前,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提出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出现还款困难的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同时在疫情期间,对新发放贷款、续贷和展期需求,要加快审批进度,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一项项扎实的举措,一个个难题的解决,增强了我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信心。诚然,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比如,有的地方基建不足,学生需要翻山越岭,才能找到信号上“网课”;有的地方脱贫基础还不牢,疫情冲击之下,面临返贫的风险。这些都需要我们重视并加以解决。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场大战都必须打赢。种种迹象表明,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当有信心与勇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把丢失的时间夺回来,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