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华:退役军人扶贫战场再攻坚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作者:翟婉倩 张子豪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3-07 12:00

“坚决服从组织命令,尽最大努力把扶贫工作踏踏实实干好”。这是2017年4月,陈太华接到调令时跟领导的表态。有着28年军旅生涯的这位扶贫队长,几乎是出于职责的本能,就满口答应下来。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陈太华已经完全适应了泥巴裹满裤腿的乡村生活,还说2020年让无为县黄汰村成为令人流连的城市后花园。

从发展滞后到党建强村

刚来到黄汰村,老村部破旧不堪、没有特色产业……种种发展滞后的景象令陈太华感受到了重重压力,“想要在两三年内,帮助黄汰村打好翻身仗,这条路注定不太好走。”作为一名老党员,陈太华十分清楚基层党建的重要性。

“基层党建就是富民强村的‘牛鼻子’,党员要成为脱贫路上的‘排头兵’。”陈太华带领大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七一”“党员活动日”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扶贫工作队+两委干部+片区党员”方式,打造一支能干事、不会走的“扶贫先锋队”。

两年多来,陈太华以身作则,坚持吃住在村、深入群众,入户走访达1800多次,紧紧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工作队员一起,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村里和贫困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渐渐地,陈太华带领村“两委”干部成了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了,村“两委”班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等靠要”到主动干

记者采访当天,村干部正和16名环境整治管护员开总结会,据了解,环境整治管护员是2019年村里新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而这16名环境整治管护员也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下来,公益性岗位可以为贫困户带来每月400到500元的收入。”陈太华介绍,与此同时,每月两次的总结会也将对他们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明确接下来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压实责任,督促他们尽职尽责,在公益性岗位上发光发热。“现在村里越来越美了,我们作为环境管护员也感到特别光荣。”朱启富笑着说。

近年来,围绕生态护林、环境整治、秸秆禁烧、防溺水等重点工作,黄汰村共合理开发了33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有劳动能力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劳多得。“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要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一定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有事干、有岗位、有任务。”

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

“一个村想要发展,必须得有产业。黄汰村原先就是个空壳村,所以来了之后,我把产业发展作为开展脱贫工作的重点。”干劲足,信心大,很大程度上与陈太华28年的军旅生涯有关。这个善于用部队作战思路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老军人,自打到村的第一天起,就默默制定了一幅幅脱贫攻坚的倒计时列表,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黄汰村的脱贫攻坚上了一道道紧箍。

“黄汰村离城区相对比较近,交通也很方便,如何利用好这4800亩良田,我想发展经济作物,达到一产和三产的融合,对于黄汰村来讲再合适不过。”2017年9月,135亩的高标准大棚种植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72.9亩的苗木科技园启动;2019年9月底,260亩蓝莓产业园建成。“通过引进紫约蓝莓、火龙果,多条腿走路,在提高贫困户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陈太华介绍,黄汰村整合区域、土地和技术资源,不断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培育产业,引进脱贫的源头活水。据悉,截至目前,2019年黄汰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突破了50万元,成为了无为县无城镇首个年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的产业强村。

在陈太华的带领下,黄汰村的产业发展已经拉开序幕,接下来,黄汰村还将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未来,100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100亩的葡萄园、100亩的无花果或猕猴桃园、50亩的草莓园将逐步完善,“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在2022年之前,把黄汰村建设成一个产业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记者 翟婉倩 张子豪)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