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度仰角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昆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0-03-02 08:25

刘慧在1号通道穿好防护服,正准备进入病房区域,王巧玲一把拉住了她。原来是她帽子和护目镜衔接得不紧密,王巧玲细致地找来宽胶带帮她粘贴了缝隙。这细致的举动,让刘慧感觉到一阵暖心。两人在外通道口分手时,王巧玲对刘慧做了个这里医护人员通用的手势:仰角, 60°。

刘慧和王巧玲都来自联勤保障部队,来到火神山半个多月了,今天是第一次搭配值班。王巧玲是一名文职人员,但工作起来吃苦拼命的劲头一点也不逊色于军人,这让刘慧心底非常佩服。

刘慧推着餐车匆匆经过一间门虚掩着的病室,眼睛余光瞥到一个老人的身影。她敏感地停下了步子,朝里面观察。老人应该是昨晚刚转送到火神山医院的患者。刘慧轻轻走了进去。

护目镜突然涌起的雾气让她一时看不清楚病房里的情形。病房内的温度基本都调整在27摄氏度以上,这样的病房给那些在寒夜里转来的患者以温暖和安全感。然而,较高的室内温度却给医护人员带来一些行动上的困难。

进到医院病房外通道之前,刘慧把护目镜和眼镜都用碘伏处理了好几遍,可还是起雾。不过很快,忙碌中的医护人员就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个“秘招”:在一个合适的仰角上,护目镜里的视线会出现一块比较清晰的“取景框”。

满眼雾气中,刘慧不得不吃力地又是抬头、又是躬腰地调整着脖子,终于找到一片光明——侧脸、仰头,约60°。她想起了刚才王巧玲道别时那个调皮的手势。

两个餐袋都完整地放在床头的柜子上,这让刘慧有些着急。依照经验判断,这几天住进来的老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情绪低沉烦躁。眼前这位老人显然两顿饭都没吃了。刘慧有些担心。其实,她和同事们也是常常两顿饭一起吃,每次值班,不管医生、护士大多是这样的工作节奏,但是病人不能不吃。

刘慧上前把老人的身体调整到一个舒适的位置。老人耳背,有些听不清楚,刘慧提高了声调告诉他,昨天又治愈出院了好几十个,他的状况正在恢复,很快能够出院。聊了一会儿,原本情绪低落的老人明显情绪好转,表示愿意吃饭增强体力。刘慧看到床头的水杯里放着一副假牙,于是帮老人小心地装进嘴里,然后把尚温热的饭盒端到了他的嘴边。看着老人开始吃饭,刘慧连忙大步退回到外走廊里,这一晚还有很多病人等着她去查看情况。

王巧玲刚给一位患者送完盒饭,楼道响起一阵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声。她快步走进走廊中部的一个病室,原来是一位大妈在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杯摔在了监护仪上。低着头很难找到合适的角度看清眼前的仪器,王巧玲只好凭着感觉擦拭机器。大妈红着脸有点不好意思,她看到王巧玲的面罩下面一缕缕水珠在往下流淌。

“姑娘,你也是部队上派过来的吗?”看着大妈那亲切的眼神,王巧玲笑着点了点头。大妈把手里的化验单递到王巧玲的跟前:“姑娘,你再看看,我都不敢相信呢。”

大妈住进火神山医院的时候,呼吸几近衰竭,情况非常凶险,在连续服用中药和对症治疗后,状况很快好转,核酸抗体已经“转阳为阴”。

王巧玲接过检测单,肯定地说:“大妈,这么多病人里面,您是配合护士表现最好的,不仅能够按时休息,而且能够按时吃药吃饭。您的病症已经消除了,还需要一个最基本的观察,就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

大妈显得格外高兴,说:“刚开始得病的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想着自己肯定活不了了。我还存着一点准备给孙子读大学的钱,银行卡密码都提前告诉儿子了……你看,这回去,还得重新换个密码去啰。”

大妈的话把王巧玲逗乐了:“大妈,那钱您就别要回来了,再重新开始存吧。这一劫过去,您会高寿的。”

“唉,这次能从鬼门关出来,多亏了你们!我没有闺女,你们这样照顾我,我觉得就像有好几个闺女一样。等我孙子长大了,我也想让他考个军校,最好考个军医大学。解放军救了他奶奶,他也应该好好学本事去帮助更多的人!”大妈说到这里有些哽咽,她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使劲眨了眨湿润的眼睛。王巧玲的心里也涌起一股热流,她深深地呼了一口气,重新摆放好心电监护器。

对讲机里传来了刘慧的呼喊,有一间病房里的患者胃肠不适,需要补充一些药物。王巧玲赶紧走了过去,每一项工作都是在与死神赛跑,她和刘慧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这也是火神山医院里每一名医护人员共同的状态。

在穿过内通道的大玻璃窗时,王巧玲向外看了看,心里蓦地升起一阵欣喜,从护目镜的60°仰角看向天空,一场春天的瑞雪正悄然降临……

本文刊于2月24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专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